⒈ 蜿蜒曲折;拐来拐去。
例山路逶迤。
匍匐逶迤。——《文选·刘峻·广绝交论》
逶迤退食。——《后汉书·杨秉传》
五岭逶迤腾细浪。——毛泽东《长征》
英winding; meandering;
⒈ 亦作“逶迆”。亦作“逶蛇”。
⒉ 曲折绵延貌。
引《淮南子·泰族训》:“河以逶蛇故能远,山以陵迟故能高。”
《文选·扬雄<甘泉赋>》:“梁 弱水 之濎濙兮,躡 不周 之逶迆。”
李善 注:“迆,音移。”
吕向 注:“透迆,长曲貌。”
迆,一本作“蛇”。 唐 卢纶 《与从弟瑾同下第后出关言别》诗:“杂花飞尽柳阴阴,官路逶迤緑草深。”
《水浒传》第七二回:“逶迤按 吴 楚 之邦,延亘接 齐 鲁 之境。”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蛇山 逶迆东去。”
毛泽东 《长征》诗:“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 磅礴走泥丸。”
⒊ 曲折行进貌。
引《楚辞·远游》:“方螭虫象并出进兮,形蟉虬而逶蛇。”
蛇,一本作“迤”。 《史记·蒙恬列传》:“於是渡 河,据 阳山,逶蛇而北。”
宋 王安石 《阴山画虎图》诗:“逶迤一虎出马前,白羽横穿更人立。”
《红楼梦》第二六回:“这里 贾芸 随着 坠儿 逶迤来至 怡红院 中。”
朱德 《寄东北诸将》诗:“南人北去自逶迤,远戍 辽阳 入岭陂。”
⒋ 游移徘徊貌,徐行貌。
引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俛仰遵贵之颜,逶迆势利之间。”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舟凝滞於水滨,车逶迤於山侧。”
迤,一本作“迟”。 唐 卢照邻 《登封大酺歌》之三:“翠凤逶迤登介丘,仙鹤徘徊天上游。”
唐 徐凝 《浙东故孟尚书种柳》诗:“孟 家种柳东城去,临水逶迤思故人。”
⒌ 舒展自如貌。
引《楚辞·远游》:“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逶蛇。”
王夫之 通释:“逶蛇,音威夷,曲折自如貌。”
《汉书·礼乐志》:“票然逝,旗逶蛇。”
颜师古 注:“逶蛇,旗貌也。”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九:“芳树垂緑叶,青云自逶迤。”
唐 杜甫 《九日寄岑参》诗:“君子强逶迤,小人困驰骤。”
⒍ 顺应自得之貌。参见“逶迤退食”。
引《隶释·汉费凤别碑》:“汉安 二年, 吴郡 太守 东海 郭君,以君有逶虵之节,自公之操,年卅一举孝廉,拜郎中,除 陈国 新平。”
《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各装美貌逞逶迤,尽出玉颜夸艷态。”
唐 杜甫 《奉送魏六丈佑少府之交广》诗:“掌中琥珀钟,行酒双逶迤。”
仇兆鳌 注:“双逶迤,指送酒佳人。”
⒎ 形容歌声婉转。
引南朝 梁 范静 妻 沉氏 《当垆曲》:“逶迤飞尘唱,宛转遶梁声。”
⒏ 形容舞姿、体态优美。
引《后汉书·文苑传下·边让》:“振华袂以逶迤,若游龙之登云。”
三国 魏 曹丕 《临涡赋》:“鱼頡頏兮鸟逶迤,雌雄鸣兮声相和。”
⒐ 指隐微曲折。
引《后汉书·荀爽传论》:“及后潜图 董氏,几振国命,所谓‘大直若屈’,道固逶迤也。”
李贤 注:“逶迤,曲也。”
⒑ 指曲折的情节。
引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篇:“然选事则新颖,行文则逶迤,固仍以传奇为骨者也。”
⒒ 指曲折的人生道路;坎坷不得志。
引唐 白居易 《哭崔常侍晦叔》诗:“逶迤二十年,与世同浮沉。”
宋 苏轼 《次韵子由送陈侗知陕州》:“世俗自无常, 徐公 故逶迤。”
宋 苏辙 《送陈侗同年知陕府》诗:“丈夫志四方,所遇常逶迤。”
⒓ 衰败貌。
引唐 陈子昂 《修竹篇》诗序:“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頽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
唐 韩愈 《谢自然诗》:“逶迤不復振,后世恣欺谩。”
⒈ 弯曲回旋的样子。
引《文选·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
唐·韩愈〈送李翶〉诗:「广州万里途,山重江逶迤。」
英语winding (of road, river etc), curved, long, distant
德语windungsreich; sich schlängeln
法语sinueux (route, rivière etc.), courbe, incurvé, long, distant
“逶”字共有1个读音: [wēi]
汉字 | 逶 |
---|---|
读音 | [wēi] |
注音 | ㄨㄟ |
部首 | [辶] 走之旁 |
笔画 | 总笔画:11 部外:8 |
异体字 | ???? 踒 倭 㣦 |
字形结构 | 半包围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9036 |
其它编码 | 五笔:tvpd 仓颉:yhdv 郑码:mfzw 四角:32304 |
笔顺编码 | 31234531454 |
笔顺笔画 | ノ一丨ノ丶フノ一丶フ丶 |
笔顺名称 | 撇 横 竖 撇 点 撇点 撇 横 点 横折折撇 捺 |
〔逶迤〕也作委蛇。形容道路、山、河等弯弯曲曲、绵延不绝的样子:五岭~。山路~。迤(yí)。
基本字义
逶
wēi ㄨㄟˉ
〔逶迤〕也作“委蛇”、“逶迆”、“逶迱”、“逶虵”等。明方以智《通雅•釋詁•謰語》:“逶迤,一作逶蛇、蜲蛇……逶迱、逶迆,各異其連呼,聲義則一也。” ➊ 彎曲連綿貌。《説文•辵部》:“逶,逶迆,衺去之皃。”唐慧琳《一切經音義》卷四:“逶迆,《古今正字》云:'逶迆,邪行也。’二竝從辵,委、也皆聲也。”漢劉章《四皓紫芝歌》:“莫莫高山,深谷逶迤。”唐高適《燕歌行》:“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碣石間。”《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四》:“磴道逶迤,軒亭幽寂,餘花殘墨,狼藉蹊間。” ➋ 曲折行進。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法雲寺》:“負荷執笏,逶迤複道,觀者忘疲,莫不歎服。”《紅樓夢》第二十六回:“賈芸隨着墜兒逶迤來至怡紅院中。” ➌ 隱微;宛轉。《後漢書•荀淑傳附荀爽傳論》:“所謂‘大直若屈’,道固逶迤也。”李賢注:“逶迤,曲也。”又《邊讓傳》:“振華袂以逶迤,若遊龍之登雲。”明康海《沜東樂府•賞牡丹》:“醉舞婆娑,笑語逶迤。” ➍ 從容自得貌。《詩•召南•羔羊》“委蛇委蛇”唐陸德明釋文:“《韓詩》作‘逶迤’,云:公正貌。”鄭玄箋:“委蛇,委曲自得之貌。節儉而順,心志定,故可自得也。”晋潘岳《馬汧督誄》:“牧人逶迤,自公退食。”《後漢書•楊震傳附楊秉》:“然逶迤退食,足抑苟進之風。” ➎ 斜列貌。《文選•潘岳〈笙賦〉》:“脩檛内辟,餘簫外逶。”李善注:“逶,逶迤,漸邪之貌。”英语 winding, curving; swagger
德语 schwadronieren, stolzierender,wiegender Gang
“迤”字共有2个读音: [yǐ] [yí]
汉字 | 迤 |
---|---|
读音 | [yǐ][yí] |
注音 | ㄧˇ|ㄧˊ |
部首 | [辶] 走之旁 |
笔画 | 总笔画:8 部外:5 |
异体字 | 彵 ???? ???? ???? 迆 迱 ???? |
字形结构 | 半包围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8FE4 |
其它编码 | 五笔:tbpv 仓颉:yopd 郑码:mayw 四角:38301 |
笔顺编码 | 31525454 |
笔顺笔画 | ノ一フ丨フ丶フ丶 |
笔顺名称 | 撇 横 横折钩 竖 竖弯钩 点 横折折撇 捺 |
[yǐ]
往;向(表示在某一方向上的延伸):天安门迤西是中山公园,迤东是劳动人民文化宫。
[yí]基本字义
迤
yǐ ㄧˇ
地势斜着延长。〔迤逦〕曲折连绵。延伸,向:天安门迤东(向东一带)。其它字义
迤
yí ㄧˊ
◎ 〔逶迤〕同“逶”。
英语 wind; walk out of straight path
德语 biegend, kurvenrei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