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原始社会由血统关系联系起来的人的集体。氏族内部禁婚,生产资料公有,集体生产和集体消费。
英clan;
⒈ 宗族。
引汉 班彪 《王命论》:“故 刘氏 承 尧 之祚,氏族之世,著于 春秋。”
唐 刘知几 《史通·邑里》:“昔五经诸子,广书人物,虽氏族可验,而邑里难详。”
宋 苏轼 《眉州远景楼记》:“吾州之俗……其士大夫贵经术而重氏族。”
清 顾炎武 《裴村记》:“盖近古氏族之盛,莫过於 唐。”
⒉ 宗族谱系。
引唐 刘肃 《大唐新语·聪敏》:“秦 府仓曹 李守素 尤諳氏族,时人号为‘肉谱’。”
《新唐书·儒学传中·殷践猷》:“博学,尤通氏族、历数、医方。”
宋 王谠 《唐语林·文学》:“大历 已后,专学者有 蔡广成 《周易》……天文则 徐泽,氏族则 林寳。”
⒊ 指姓。
引清 顾炎武 《日知录·氏族》:“战国 时人,大抵犹称氏族, 汉 人则通谓之姓。”
《儿女英雄传》第二九回:“旗人彼此相见,不问氏族,先问台甫。”
⒋ 原始社会中按血缘关系结成的集体。其内部实行禁婚,集体公有生产资料,集体生产,集体消费。
⒈ 一个单系的继嗣群,通常是共财的、外婚的或地域化的亲属团体。成员相信共有一位创始的祖先,但其正确的谱系关系已无法追溯。
⒉ 姓氏宗族的分系,分开来称为「氏」、合称为「族」。
引《文选·班彪·王命论》:「是故刘氏承尧之祚,氏族之世,著于春秋。」
英语clan
德语Klan (S, Gesch)
法语clan
“氏”字共有2个读音: [shì] [zhī]
汉字 | 氏 |
---|---|
读音 | [shì][zhī] |
注音 | ㄕˋ|ㄓ |
部首 | [氏] 氏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4 部外:0 |
异体字 | ???? ???? |
字形结构 | 独体字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6C0F |
其它编码 | 五笔:qav 仓颉:hvp 郑码:rh 四角:72740 |
笔顺编码 | 3515 |
笔顺笔画 | ノフ一フ |
笔顺名称 | 撇 竖提 横 斜钩 |
[shì]
1.姓(张氏是“姓张的”):张氏兄弟。
2.旧时放在已婚妇女的姓后,通常在父姓前再加夫姓,作为称呼:赵王氏(夫姓赵,父姓王)。
3.对名人专家的称呼:顾氏(顾炎武)《日知录》。摄氏温度计。达尔文氏。
4.用在亲属关系字的后面称自己的亲属:舅氏(母舅)。母氏。
5.姓。
[zhī]见〖月氏〗。
基本字义
氏
shì ㄕˋ
古代“姓”和“氏”分用。姓是总的,氏是分支,后来姓和氏不分,可以混用。 古代称呼帝王贵族等,后称呼名人、专家:神农氏。太史氏。摄氏表。其它字义
氏
zhī ㄓˉ
〔阏(yān)氏〕同“阏”。 〔月氏〕同“月”。英语 clan, family; mister
德语 Name (S),Shi (Eig, Fam),er ,Frau ... ,Herr ... ,ich (eine Frau) ,Mädchenname der Frau ,sie ,Radikal Nr. 83 = Familie, Familienname, geboren, Sippe (S)
“族”字共有1个读音: [zú]
汉字 | 族 |
---|---|
读音 | [zú] |
注音 | ㄗㄨˊ |
部首 | [方] 方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1 部外:7 |
异体字 | 嗾 㞺 瘯 ???? ???? ???? ???? 鏃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65CF |
其它编码 | 五笔:yttd 仓颉:ysook 郑码:symm 四角:08284 |
笔顺编码 | 41533131134 |
笔顺笔画 | 丶一フノノ一ノ一一ノ丶 |
笔顺名称 | 点 横 横折钩 撇 撇 横 撇 横 横 撇 捺 |
1.家族:宗族。合族。同族。
2.古代的一种残酷刑法,杀死犯罪者的整个家族,甚至他母亲、妻子等的家族。
3.种族;民族:汉族。斯拉夫族。
4.事物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一大类:水族。语族。芳香族化合物。打工族。上班族。
基本字义
族
zú ㄗㄨˊ
亲属,泛指同姓之亲:族规。族长。家族。指具有共同起源和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种族。指在历史上形成的人群的稳定共同体,他们有共同的语言、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心理素质:民族。聚居而有血统关系的人群的统称:宗族。氏族。部族。事物有共同属性的一大类:芳香族。封建时代的一种残酷刑罚,一人有罪,把全家或包括母亲、妻家的人都杀死:族灭。聚合,集中:云气不待族而雨。英语 a family clan, ethnic group, tribe
德语 Familie, Volksgruppe, Klasse (gesellschaftlich), Nationalität (S, P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