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谓接受居地而为民。廛,一个男劳力所居住的屋舍。《孟子·滕文公上》:“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
⒈ 谓接受居地而为民。廛,一个男劳力所居住的屋舍。
引《孟子·滕文公上》:“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
元 成廷珪 《赠六合县宣差伯士宁作诗以叙其事》:“编民闢地增输赋,远客移家愿受廛。”
清 王韬 《瓮牖馀谈》卷五:“每年邻邦之人,前往其国,受廛为氓,以农商为事业者,必有数十万人。”
“廛”字共有1个读音: [chán]
汉字 | 廛 |
---|---|
读音 | [chán] |
注音 | ㄔㄢˊ |
部首 | [广] 广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5 部外:12 |
异体字 | 㕓 㙻 㢆 䣑 厘 鄽 ???? ???? ???? ???? ???? 壥 |
字形结构 | 半包围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5EDB |
其它编码 | 五笔:yjff|ojff 仓颉:iwcg 郑码:tgob 四角:00214 |
笔顺编码 | 413251121134121 |
笔顺笔画 | 丶一ノ丨フ一一丨一一ノ丶一丨一 |
笔顺名称 | 点 横 撇 竖 横折 横 横 竖 横 横 撇 点 横 竖 横 |
1.古指一户人家所住的房屋。
2.旧指街市商店的房屋:市廛。
基本字义
廛
chán ㄔㄢˊ
古代城市平民的房地:廛里(古代城市中住宅的通称)。市廛(集市)。古同“缠”,束。英语 a store, shop; ground alloted to a retai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