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一束蒿草。用于燃火。
⒈ 一束蒿草。用于燃火。
引宋 苏轼 《中山松醪赋》:“岂千岁之妙质,而死斤斧於鸿毛;效区区之寸明,曾何异於束蒿。”
宋 范成大 《公辨再赠复次韵》:“书生活计极萧骚,爝火微明似束蒿。”
“束”字共有1个读音: [shù]
汉字 | 束 |
---|---|
读音 | [shù] |
注音 | ㄕㄨˋ |
部首 | [木] 木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7 部外:3 |
异体字 | 捒 ???? |
字形结构 | 独体字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675F |
其它编码 | 五笔:gkii|skd 仓颉:dl 郑码:fjvv 四角:50906 |
笔顺编码 | 1251234 |
笔顺笔画 | 一丨フ一丨ノ丶 |
笔顺名称 | 横 竖 横折 横 竖 撇 捺 |
1.捆绑;系(jì):束缚。腰束皮带。
2.量词。用于捆起来的东西:一束鲜花。
3.加以限制或受到限制:约束。拘束。束手束脚。
4.捆扎成把或聚集成条状的东西:花束。光束。
5.事情的结末:收束。结束。
6.姓,作姓氏,仍然读作“shù”。山东汶上城东有"朿"姓,音同捆,与束不同。
基本字义
束
shù ㄕㄨˋ
捆住,系:束缚。束装(整理行装)。束发(fà)。束之高阁。束手无策。量词,用于捆在一起的东西:束修(十条干肉,原指学生送给老师的礼物,后指给老师的报酬)。聚集成一条的东西:光束。电子束。控制,限制:束身。无拘无束。事情的结末:收束。结束。姓。英语 bind, control, restrain; bale
德语 binden, schnüren (V)
“蒿”字共有1个读音: [hāo]
汉字 | 蒿 |
---|---|
读音 | [hāo] |
注音 | ㄏㄠ |
部首 | [艹] 草字头 |
笔画 | 总笔画:13 部外:10 |
异体字 | ???? 稾 |
字形结构 | 上下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84BF |
其它编码 | 五笔:aymk 仓颉:tyrb 郑码:esjl 四角:44227 |
笔顺编码 | 1224125125251 |
笔顺笔画 | 一丨丨丶一丨フ一丨フ丨フ一 |
笔顺名称 | 横 竖 竖 点 横 竖 横折 横 竖 横折钩 竖 横折 横 |
多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如青蒿、茵陈蒿等。均可供药用。
基本字义
蒿
hāo ㄏㄠˉ
二年生草本植物,叶如丝状,有特殊的气味,开黄绿色小花,可入药(亦称“青蒿”、“香蒿”):蒿莱(杂草,喻草野百姓)。 气蒸出的样子。 消耗。英语 mugwort, artemisia; give off
德语 Wermut (S),Hao (Eig, F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