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读出声音来。
例诵读诗文。
英read aloud;
⒉ 唸。
英chant;
⒈ 念;熟读;背诵。
引《三国志·吴志·阚泽传》:“﹝ 泽 ﹞常为人佣书,以供纸笔,所写既毕,诵读亦遍。”
唐 韦应物 《学仙》诗之二:“仙人变化为白鹿,二弟玩之兄诵读。”
清 孙枝蔚 《无酒》诗之一:“稚儿勤诵读,音节更琅琅。”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四:“他们朝夕诵读,读到后来,文字也自然通顺了,文义也自然了解了。”
⒈ 朗读。
引《三国志·卷五三·吴书·阚泽传》:「所写既毕,诵读亦遍。」
近朗诵
反默读
“诵”字共有1个读音: [sòng]
汉字 | 诵 |
---|---|
读音 | [sòng] |
注音 | ㄙㄨㄥˋ |
部首 | [讠] 言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9 部外:7 |
异体字 | 誦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繁体字形 | 誦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8BF5 |
其它编码 | 五笔:yceh 仓颉:ivnib 郑码:sxld 四角:37727 |
笔顺编码 | 455425112 |
笔顺笔画 | 丶フフ丶丨フ一一丨 |
笔顺名称 | 点 横折提 横撇/横钩 点 竖 横折钩 横 横 竖 |
1.朗读;读出声音来:朗诵。诵诗。
2.背诵:过目成诵。
3.述说:传诵。称诵。
基本字义
诵
(誦)
sòng ㄙㄨㄥˋ
用有高低抑扬的腔调念:诵读。背诵。诵诗。称述,述说:“王之为都者,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为王诵之”。诗歌:作诵(作诗)。怨谤。英语 recite, chant, repeat
德语 laut lesen, vortragen, vorlesen (V),Song (Eig, Fam)
“读”字共有2个读音: [dú] [dòu]
汉字 | 读 |
---|---|
读音 | [dú][dòu] |
注音 | ㄉㄨˊ|ㄉㄡˋ |
部首 | [讠] 言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0 部外:8 |
异体字 | 讀 読 ????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繁体字形 | 讀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8BFB |
其它编码 | 五笔:yfnd 仓颉:ivjnk 郑码:setg 四角:34784 |
笔顺编码 | 4512544134 |
笔顺笔画 | 丶フ一丨フ丶丶一ノ丶 |
笔顺名称 | 点 横折提 横 竖 横撇/横钩 点 点 横 撇 点 |
[dú]
字的念法;读音:异读。“长”字有两读。
[dòu]语句中的停顿。古代诵读文章,分句和读,极短的停顿叫读,稍长的停顿叫句,后来把“读”写成“逗”。现代所用逗号就是取这个意义,但分别句逗的标准不同。见〖句读〗。
读
(讀)
dú ㄉㄨˊ
依照文字念:读数。读经。读书。宣读。朗读。范读。 看书,阅览:阅读。速读。默读。读者。 求学:走读。 字的念法:读音。读破。读
(讀)
dòu ㄉㄡˋ
旧指文章里一句中间念起来要稍稍停顿的地方:句读。英语 read, study; pronounce
德语 lesen, vorlesen, laut lesen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