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指诵读经书之言。
⒉ 犹诵读。
⒊ 公开声称;明说。诵,通“讼”。
⒋ 称颂之言。
⒈ 指诵读经书之言。
引《诗·大雅·桑柔》:“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听言则对,诵言如醉。”
郑玄 笺:“贪恶之人,见道听之言则应答之,见诵《诗》《书》之言,则冥卧如醉。”
⒉ 犹诵读。
引宋 沉作喆 《<寓简>序》:“予屏居山中,无与晤语,有所记忆,輒寓诸简牘……已而诵言之,则欣然如见平生故人抵掌剧谈,一笑相乐也。”
⒊ 公开声称;明说。诵,通“讼”。
引《汉书·高后纪》:“平阳侯 驰语太尉 勃,勃 尚恐不胜,未敢诵言诛之。”
《史记》作“讼言”。 《续资治通鉴·宋徽宗政和元年》:“然意广才疏,凡所当为,先於公座诵言,故不便者得预为计。”
⒋ 称颂之言。
引明 范景文 《张蓬元<抚畿疏草>序》:“余於上之知公用公,以卜太平,而未暇诵公,公亦非一二诵言所可既也。”
⒈ 公正或公开的说话。也作「讼言」。
引《汉书·卷三·高后纪》:「平阳侯驰语太尉勃,勃尚恐不胜,未敢诵言诛之。」
“诵”字共有1个读音: [sòng]
汉字 | 诵 |
---|---|
读音 | [sòng] |
注音 | ㄙㄨㄥˋ |
部首 | [讠] 言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9 部外:7 |
异体字 | 誦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繁体字形 | 誦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8BF5 |
其它编码 | 五笔:yceh 仓颉:ivnib 郑码:sxld 四角:37727 |
笔顺编码 | 455425112 |
笔顺笔画 | 丶フフ丶丨フ一一丨 |
笔顺名称 | 点 横折提 横撇/横钩 点 竖 横折钩 横 横 竖 |
1.朗读;读出声音来:朗诵。诵诗。
2.背诵:过目成诵。
3.述说:传诵。称诵。
基本字义
诵
(誦)
sòng ㄙㄨㄥˋ
用有高低抑扬的腔调念:诵读。背诵。诵诗。称述,述说:“王之为都者,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为王诵之”。诗歌:作诵(作诗)。怨谤。英语 recite, chant, repeat
德语 laut lesen, vortragen, vorlesen (V),Song (Eig, Fam)
“言”字共有1个读音: [yán]
汉字 | 言 |
---|---|
读音 | [yán] |
注音 | ㄧㄢˊ |
部首 | [言] 言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7 部外:0 |
异体字 | 䇾 訁 ???? ???? ???? 讠 ???? |
字形结构 | 独体字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8A00 |
其它编码 | 五笔:yyyy 仓颉:ymmr 郑码:sa 四角:00601 |
笔顺编码 | 4111251 |
笔顺笔画 | 丶一一一丨フ一 |
笔顺名称 | 点 横 横 横 竖 横折 横 |
1.话:言语。语言。格言。诺言。发言。有言在先。言外之意。
2.说:言之有理。畅所欲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3.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言诗。万言书。全书近二十万言。
4.姓。
基本字义
言
yán ㄧㄢˊ
讲,说:言说。言喻。言道。言欢。言情。言必有中(zhòng )(一说就说到点子上)。说的话:言论。言辞(亦作“言词”)。语言。言语。言简意赅。汉语的字:五言诗。七言绝句。洋洋万言。语助词,无义:言归于好。“言告师氏,言告言归”。姓。英语 words, speech; speak, say
德语 Wort, Wörter (S),sprechen (V),Yan (Eig, Fam),Radikal Nr. 149 = sprechen, sagen, Wort (Varianten: 讠, 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