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指古代居住在今福建省和浙江省南部的闽人,因分为七族,故称。《周礼·夏官·职方氏》:“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贾公彦疏:“叔熊居濮如蛮,后子从分为七种,故谓之七闽。”后称福建省为闽或七闽。
⒈ 指古代居住在今 福建省 和 浙江省 南部的 闽 人,因分为七族,故称。
引《周礼·夏官·职方氏》:“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
贾公彦 疏:“叔熊 居 濮 如蛮,后子从分为七种,故谓之 七闽。”
后称 福建省 为 闽 或 七闽。宋 苏轼 《送张职方吉甫赴闽漕六和寺中作》诗:“空使 吴 儿怨不留,青山漫漫 七闽 路。”
《剪灯新话·三山福地记》:“时有 陈有定 据守 福建,七闽 颇安。”
清 张尚瑗 《仙霞关》诗:“七闽 路与中原通,怪事咄咄惊天公。”
“七”字共有1个读音: [qī]
汉字 | 七 |
---|---|
读音 | [qī] |
注音 | ㄑㄧ |
部首 | [一] 一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2 部外:1 |
异体字 | 柒 ???? |
字形结构 | 独体字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4E03 |
其它编码 | 五笔:agn 仓颉:ju 郑码:hd 四角:40710 |
笔顺编码 | 15 |
笔顺笔画 | 一フ |
笔顺名称 | 横 竖弯钩 |
1.六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
2.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祭奠一次,直到第四十九天为止,共分七个“七”。
3.姓。
基本字义
七
qī ㄑㄧˉ
数名,六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柒”代)。文体名,或称“七体”,为赋体的另一种形式。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一祭,共七次,称“做七”。英语 seven
德语 sieben (7) (Num)
“闽”字共有1个读音: [mǐn]
汉字 | 闽 |
---|---|
读音 | [mǐn] |
注音 | ㄇㄧㄣˇ |
部首 | [门] 门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9 部外:6 |
异体字 | 閩 ???? |
字形结构 | 半包围结构 |
繁体字形 | 閩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95FD |
其它编码 | 五笔:uji 仓颉:lslmi 郑码:tli 四角:37136 |
笔顺编码 | 425251214 |
笔顺笔画 | 丶丨フ丨フ一丨一丶 |
笔顺名称 | 点 竖 横折钩 竖 横折 横 竖 横 点 |
1.福建的别称。
2.朝代名。十国之一(907—945)。王审知建立。建都长乐(今福州)。为南唐所灭。
基本字义
闽
(閩)
mǐn ㄇㄧㄣˇ
◎ 中国福建省的别称。
英语 fujian province; a river; a tribe
德语 Abkürzung für Fujian Provinz (Eig, Geo),Reich Min (eins der Zehn Köngsreiche im historischen China, 909-945) (Eig, Ges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