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公开表态或说明。
例庄严声明。
我们则公开声明,恰是为着促使这些东西的消灭而创设条件,而努力奋斗。——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英declare;
⒉ 指声明的文告。
例发表声明。
英pronouncement;
⒈ 原谓声音与光彩,后以喻声教文明。
引《左传·桓公二年》:“鍚鸞和铃,昭其声也;三辰旂旗,昭其明也。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
南朝 齐 谢朓 《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文物共葳蕤,声明且葱蒨。”
五代 李宏皋 《溪州铜柱记》:“天人降止,备物在庭,方振声明,又当昭泰。”
明 唐顺之 《谢赐银币表》:“伏愿蛮夷戎狄尽归神化之炉锤,礼乐文章益广声明之衣被。”
清 魏源 《白岳东岩》诗:“声明走百灵,结构黥幽谷。”
⒉ 犹言呈明。旧时以下对上之词。
引清 蒋士铨 《桂林霜·客窜》:“因此弟辈一面声明开府,一面奔赴京师,要使臣节光昭,交情完密。”
清 黄辅辰 《戴经堂日钞·咸丰三年三月初五六七日》:“初六日,补具声明,呈请将正项银一千二百八十两先行付库兑收。”
⒊ 声张而明晓之。
引清 夏燮 《中西纪事·粤东要抚》:“至 琦善 身膺重寄,不能声明大义,拒絶要求,竟甘受其欺侮,已出情理之外。”
⒋ 公开说明或表态。
引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我声明,不要把我算在里面,你们房子卖不卖,我从来没有想过。”
⒌ 指国家、政府、政党、团体等为公开表明对某些问题或事件的立场和主张而发表的正式文体。
引吴晗 《关于朱自清不领美国“救济粮”》:“我们一些人商量了一下,要揭穿国民党政府的阴谋,抗议 美国 政府的侮辱,发表了一个公开声明。”
⒍ 佛教语。五明之一。古 印度 的文法、声韵之学。
引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七岁之后,渐授五明大论:一曰声明,释詁训字,詮目疏别。”
清 龚自珍 《<蒙古像教志>序》:“故撰《像教志》,专以推尊因明门中声明一门,而非讚嘆夫食肉衣黄,堕邪师见也。”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八讲:“对其他的学说,例如唯识、中观以及小乘各部的毗昙、因明、声明等等,他( 玄奘 )也勤加学习。”
⒈ 公开解说以昭告大众。
例如:「声明作废」。
近申明 说明
⒉ 佛教谓研究语言的学问。
引《悉昙字记》:「梵僧自云:『少字学于先师般若瞿沙,声明文辙将尽微致。』」
“声”字共有1个读音: [shēng]
汉字 | 声 |
---|---|
读音 | [shēng] |
注音 | ㄕㄥ |
部首 | [士] 士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7 部外:4 |
异体字 | 磬 聲 |
字形结构 | 上下结构 |
繁体字形 | 聲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58F0 |
其它编码 | 五笔:fnr 仓颉:gah 郑码:bxm 四角:40207 |
笔顺编码 | 1215213 |
笔顺笔画 | 一丨一フ丨一ノ |
笔顺名称 | 横 竖 横 横折 竖 横 撇 |
1.物体振动所发出的音响:锣声。大声。
2.说话;语言:不声不响。呼声。
3.宣布;陈述:声明。声讨。
4.名誉:声望。名声。
5.声母:声韵。双声。
6.声调:第一声。去声。
7.量词。用于声音发出的次数:连喊三声。
基本字义
声
(聲)
shēng ㄕㄥˉ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声音。声带。消息,音讯:声息。不通声气。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声明。声辩(公开辩白)。声泪俱下。声嘶力竭。名誉:名声。音乐歌舞:声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声色。英语 sound, voice, noise; tone; music
德语 Ton, Stimme (Mus),Laut
“明”字共有1个读音: [míng]
汉字 | 明 |
---|---|
读音 | [míng] |
注音 | ㄇㄧㄥˊ |
部首 | [日] 日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8 部外:4 |
异体字 | 朙 眀 ???? ???? ????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660E |
其它编码 | 五笔:jeg 仓颉:ab 郑码:kqvv 四角:67020 |
笔顺编码 | 25113511 |
笔顺笔画 | 丨フ一一ノフ一一 |
笔顺名称 | 竖 横折 横 横 撇 横折钩 横 横 |
1.明亮(跟“暗”相对):明月。天明。灯火通明。
2.明白;清楚:问明。讲明。分明。去向不明。
3.公开;显露在外;不隐蔽(跟“暗”相对):明说。明令。明沟。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4.眼力好;眼光正确;对事物现象看得清:聪明。英明。精明强干。耳聪目明。眼明手快。
5.光明:弃暗投明。明人不做暗事。
6.视觉:双目失明。
7.懂得;了解:深明大义。不明利害。
8.表明;显示:开宗明义。赋诗明志。
9.明明:你明知道他不会,干吗还要为难他呀?
10.次于今年、今天的:明天。明晨。明年。明春。
11.朝代,公元1368—1644,朱元璋所建。先定都南京,永乐年间迁都北京。
12.姓。
基本字义
明
míng ㄇㄧㄥˊ
亮,与“暗”相对:明亮。明媚。明净。明鉴(➊明镜;➋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➌明察)。明灭。明眸。明艳。明星。明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 清楚:明白。明显。明晰。明了。明确。明朗。 懂得,了解:明哲保身。不明事理。深明大义。 公开,不隐蔽:明说。明讲。明处。 能够看清事物:明察秋毫。耳聪目明。眼明手快。 睿智:英明。贤明。明君。 视觉,眼力:失明。 神灵,泛指祭神供神之物:明器(殉葬用的器物,亦作“冥器”)。 次(专指日或年):明日。明年。 中国朝代名:明代。 姓。英语 bright, light, brilliant; clear
德语 Ming-Dynastie (14.-17.Jh.) (S, Gesch),hell, klar, glänzend, strahlend (Ad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