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指战国时秦、楚、燕、齐、韩、赵、魏七强国。
⒈ 指 战国 时 秦、楚、燕、齐、韩、赵、魏 七强国。
引汉 班固 《答宾戏》:“七雄虓闞,分裂诸 夏,龙战虎争。”
唐 刘知几 《史通·古今正史》:“春秋 之后,七雄并争, 秦 并诸侯,则有《战国策》三十三篇。”
清 恽敬 《三代因革论一》:“夫五霸,更三王者也;七雄,更五霸者也。”
姚华 《曲海一勺·述旨》:“词产 唐 宋 之交,曲起 宋 元 之际。犹之七雄糺扰,骚赋遂以勃兴;六代纷乘,近体於焉託始。”
⒈ 战国时秦、楚、燕、齐、韩、赵、魏七大强国。
“七”字共有1个读音: [qī]
汉字 | 七 |
---|---|
读音 | [qī] |
注音 | ㄑㄧ |
部首 | [一] 一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2 部外:1 |
异体字 | 柒 ???? |
字形结构 | 独体字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4E03 |
其它编码 | 五笔:agn 仓颉:ju 郑码:hd 四角:40710 |
笔顺编码 | 15 |
笔顺笔画 | 一フ |
笔顺名称 | 横 竖弯钩 |
1.六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
2.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祭奠一次,直到第四十九天为止,共分七个“七”。
3.姓。
基本字义
七
qī ㄑㄧˉ
数名,六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柒”代)。文体名,或称“七体”,为赋体的另一种形式。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一祭,共七次,称“做七”。英语 seven
德语 sieben (7) (Num)
“雄”字共有1个读音: [xióng]
汉字 | 雄 |
---|---|
读音 | [xióng] |
注音 | ㄒㄩㄥˊ |
部首 | [隹] 隹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2 部外:4 |
异体字 | 䧺 ????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96C4 |
其它编码 | 五笔:dcwy 仓颉:kiog 郑码:gdzn 四角:40715 |
笔顺编码 | 135432411121 |
笔顺笔画 | 一ノフ丶ノ丨丶一一一丨一 |
笔顺名称 | 横 撇 撇折 点 撇 竖 点 横 横 横 竖 横 |
1.生物中能产生精细胞的。也指植物中不结子的。与“雌”相对:雄鸡。雄蕊。
2.强有力的:雄师。雄辩。
3.强有力的人物或国家:称雄。战国七雄。
4.宏伟的;充足的;有气魄的:雄图。雄厚。雄心壮志。
基本字义
雄
xióng ㄒㄩㄥˊ
阳性的,与“雌”相对:雄性。雄鸡。雄狮。雄蕊。雄蜂。强有力的:雄壮。雄健。雄伟。雄厚。雄浑。雄劲。雄奇。雄踞。雄视。雄姿。雄心。雄关。雄图。雄辩。雄才大略。强有力的人或国家:雄杰(a.才能出众的人;b.才能出众)。雄俊。英雄。枭雄。奸雄。称雄。英语 male of species; hero; manly
德语 heldenhaft (Adj),männlich (Adj),Xiong (Eig, F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