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离手,放下。
⒈ 离手,放下。
引宋 陈亮 《复杜伯高书》:“两赋反覆不能去手,意广而调高,节明而语妥。”
宋 冯去非 《<对床夜语>序》:“予友 范 君 景文 授以所著书一编,语甚綺而文甚高,时夜将半,剪烛疾读,不能去手。”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余诗所云‘月中仙子花中王,第一嫦娥第一香’者,是也。 微波 绣之於帨巾,不去手。”
“去”字共有1个读音: [qù]
汉字 | 去 |
---|---|
读音 | [qù] |
注音 | ㄑㄩˋ |
部首 | [厶] 私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5 部外:3 |
异体字 | 㚎 厺 ???? ???? ???? 弆 ???? |
字形结构 | 上下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53BB |
其它编码 | 五笔:fcu 仓颉:gi 郑码:bzs 四角:40732 |
笔顺编码 | 12154 |
笔顺笔画 | 一丨一フ丶 |
笔顺名称 | 横 竖 横 撇折 点 |
1.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去路。去向。从成都去重庆。他去了三天,还没回来。
2.离开:去国。去世。去职。去留两便。
3.失去;失掉:大势已去。
4.除去;除掉:去病。去火。去皮。这句话去几个字就简洁了。
5.距离:两地相去四十里。去今五十年。
6.过去的(时间,多指过去的一年):去年。去秋(去年秋天)。去冬今春。
7.婉辞,指人死:他不到四十岁就先去了。
8.表示离开说话人所在地自行做某件事时用“去”,表示到说话人所在地参与某件事时用“来”。
9.的“去”可以一前一后同时用,表示去了要做某件事:他去听报告去了。
10.用在“大、多、远”等形容词后,表示“非常…”,“…极了”的意思(后面加“了”):这座楼可大了去了!。他到过的地方多了去了!⑿去声:平上去入。
11.扮演(戏曲里的角色):在《断桥》中,他去白娘子。
12.用在动词后,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离开原来的地方:拿去。捎去。
13.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继续等:信步走去(=过去)。让他说去(=下去)。一眼看去(=上去)。
基本字义
去
qù ㄑㄩˋ
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由自己一方到另一方,与“来”相对:去处。去路。去国。距离,差别:相去不远。已过的,特指刚过去的一年:去年。去冬今春。除掉,减掉:去掉。去皮。去势(a.阉割;b.动作或事情终了时的气势)。扮演戏曲中的角色:他去男主角。用在动词后,表示趋向:上去。进去。用在动词后,表示持续:信步走去。汉语四声之一:去声(a.古汉语四声的第三声;b.普通话字调中的第四声)。英语 go away, leave, depart
德语 gehen, fortgehen, weggehen (V),verlassen (V)
“手”字共有1个读音: [shǒu]
汉字 | 手 |
---|---|
读音 | [shǒu] |
注音 | ㄕㄡˇ |
部首 | [手] 手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4 部外:0 |
异体字 | ???? ???? 扌 |
字形结构 | 独体字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624B |
其它编码 | 五笔:rtgh 仓颉:q 郑码:md 四角:20500 |
笔顺编码 | 3112 |
笔顺笔画 | ノ一一丨 |
笔顺名称 | 撇 横 横 竖钩 |
1.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
2.小巧而便于拿的:手册。手枪。
3.拿着:人手一册。
4.做某种工作或有某种技能的人:炮手。拖拉机手。能手。选手。
5.亲手:手植。手书。
6.指本领、手段等:妙手回春。眼高手低。心狠手辣。
基本字义
手
shǒu ㄕㄡˇ
人使用工具的上肢前端:手心。棘手(形容事情难办,像荆棘刺手)。着(zhuó)手(开始做,动手)。手不释卷。拿着:人手一册。亲自动手:手稿。手迹。手令。手书(a.笔迹;b.亲笔书信)。技能、本领:手法(技巧,方法)。手段。留一手。做某种事情或擅长某种技能的人:国手。扒手。生产能手。小巧易拿的:手枪。手册。英语 hand
德语 H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