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旁午的意思

bàng

旁午


拼音bàng wǔ
注音ㄅㄤˋ ㄨˇ

词语解释

旁午[ bàng wǔ ]

⒈  亦作“旁迕”。交错;纷繁。

⒉  四面八方;到处。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旁迕”。交错;纷繁。

汉 王褒 《洞箫赋》:“气旁迕以飞射兮,驰散涣以逫律。”
《汉书·霍光传》:“受璽以来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节詔诸官署徵发。”
颜师古 注:“一从一横为旁午,犹言交横也。”
《剪灯馀话·秋夕访琵琶亭记》:“旁午纷紜,殊无寧月。”
曹亚伯 《武昌革命真史》:“本军政府当军事旁午之际,势不能并谋兼顾,为吾乡僻同胞尽完全保护之责。”

⒉  四面八方;到处。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尔朱荣 不臣之跡,暴於旁午;谋 魏 社稷,愚智同见。”
宋 刘克庄 《运粮行》:“县符旁午催调发,大车小车声轧轧。”
钱锺书 注:“旁午,四面八方。”
《明史·刑法志三》:“自京师至天下,旁午侦事,虽王府不免。”

⒊  将近中午。

明 潘问奇 《自磁州趋邯郸途中即事》诗:“旁午停征轡,炊烟得几家。”
茅盾 《雾》:“旁午的时候,雾变成了牛毛雨,像帘子似的老是挂在窗前。”

国语辞典

旁午[ bàng wǔ ]

⒈  纵横交错。

《汉书·卷六八·霍光传》:「使者旁午。」
唐·颜师古·注:「一从一横为旁午,犹言交横也。」

⒉  比喻事物繁杂。

如:「军事旁午」。

⒊  四面八方。

《洛阳伽蓝记·卷一·永宁寺》:「尔朱荣不臣之迹,暴于旁午,谋魏社稷,愚智同见。」
宋·刘克庄〈运粮行〉:「县符旁午催调发,大车小车声轧轧。」

“旁”字共有2个读音: [páng]   [bàng]  

旁

汉字
读音[páng][bàng]
注音ㄆㄤˊ|ㄅㄤˋ
部首[方]  方字旁
笔画总笔画:10 部外:6
异体字 㝑 㫄 傍 雱 ???? ???? ????
字形结构上中下结构
统一编码基本区 U+65C1
其它编码五笔:upyb|yupy 仓颉:ybyhs 郑码:suws 四角:00227
笔顺编码4143454153
笔顺笔画丶一丶ノ丶フ丶一フノ
笔顺名称 点 横 点 撇 点 横撇/横钩 点 横 横折钩 撇

“旁”字的意思

[páng]

1.左右两侧:旁边。旁侧。旁门。旁出。旁听。旁若无人。

2.其他,另外:旁人。旁的话。触类旁通。责无旁贷。旁证。旁白(戏剧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对观众说的话)。旁落。

3.广,广泛:旁征博引。

4.邪、偏:旁门左道。

5.汉字形体中常常出现的某些组成部分:偏旁。竖心旁儿。

[bàng]

古同“傍”,靠。

“旁”字的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páng ㄆㄤˊ

左右两侧:旁边。旁侧。旁门。旁出。旁听。旁若无人。 其他,另外:旁人。旁的话。触类旁通。责无旁贷。旁证。旁白(戏剧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对观众说的话)。旁落。 广,广泛:旁征博引。 邪、偏:旁门左道。 汉字形体中常常出现的某些组成部分:偏旁。竖心旁儿。

其它字义

bàng ㄅㄤˋ

 ◎ 古同“傍”,靠。

英语 side; by side, close by, near

德语 Radikal (S)​,Seite (S)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