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捧檄的意思

pěng

捧檄


拼音pěng xí
注音ㄆㄥˇ ㄒ一ˊ

词语解释

捧檄[ pěng xí ]

⒈  东汉人毛义有孝名。张奉去拜访他,刚好府檄至,要毛义去任守令,毛义拿到檄,表现出高兴的样子,张奉因此看不起他。后来毛义母死,毛义终于不再出去做官,张奉才知道他不过是为亲屈,感叹自己知他不深。见《后汉书·刘平等传序》。后以“捧檄”为为母出仕的典故。

引证解释

⒈  东汉 人 毛义 有孝名。 张奉 去拜访他,刚好府檄至,要 毛义 去任守令, 毛义 拿到檄,表现出高兴的样子, 张奉 因此看不起他。后来 毛义 母死, 毛义 终于不再出去做官, 张奉 才知道他不过是为亲屈,感叹自己知他不深。见《后汉书·刘平等传序》。后以“捧檄”为为母出仕的典故。

唐 骆宾王 《渡瓜步江》诗:“捧檄辞幽径,鸣桹下 贵洲。”
南唐 伍乔 《送江少府授延陵后寄》诗:“束书西上謁明主,捧檄南归慰老亲。”
明 徐渭 《谢督府胡公启》:“徒知母在而喜,顽然捧檄之情;务拟身教所先,遵以齐眉之敬。”
清 冯桂芬 《顾蓉庄年丈七十双寿序》:“毛义 捧檄色喜,固以家贫亲老。”

国语辞典

捧檄[ pěng xí ]

⒈  奉命就任。

唐·骆宾王〈渡瓜步江〉诗:「捧檄辞幽径,鸣榔下贵洲。」

“捧”字共有1个读音: [pěng]  

捧

汉字
读音[pěng]
注音ㄆㄥˇ
部首[扌]  提手旁
笔画总笔画:11 部外:8
异体字 奉 捀 摓 ????
字形结构左右结构
统一编码基本区 U+6367
其它编码五笔:rdwh|rdwg 仓颉:qqkq 郑码:dcbi 四角:55058
笔顺编码12111134112
笔顺笔画一丨一一一一ノ丶一一丨
笔顺名称 横 竖钩 提 横 横 横 撇 捺 横 横 竖

“捧”字的意思

1.用双手托:捧着花生米。双手捧住孩子的脸。

2.用于能捧的东西:一捧枣儿。捧了两捧米。

3.奉承人或代人吹嘘:捧场。你别再捧我了。

“捧”字的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pěng ㄆㄥˇ

两手托着:捧心(用手捂住胸,喻拙劣的模仿)。捧日。捧读(敬辞,读别人的文章等)。捧腹大笑。量词,用手能捧的东西:一捧红枣。奉承或代人吹嘘:捧场。吹捧。捧哏。

英语 hold up in two hands

德语 etwas mit,in beiden Händen halten

“檄”字共有1个读音: [xí]  

檄

汉字
读音[xí]
注音ㄒㄧˊ
部首[木]  木字旁
笔画总笔画:17 部外:13
异体字 ????
字形结构左中右结构
统一编码基本区 U+6A84
其它编码五笔:sryt 仓颉:dhsk 郑码:fnsm 四角:48940
笔顺编码12343251141533134
笔顺笔画一丨ノ丶ノ丨フ一一丶一フノノ一ノ丶
笔顺名称 横 竖 撇 点 撇 竖 横折 横 横 点 横 横折钩 撇 撇 横 撇 捺

“檄”字的意思

1.檄文:羽檄(古时征兵的军书,上插鸟羽)。

2.用檄文晓谕或声讨:檄告天下。

“檄”字的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xí ㄒㄧˊ

 ◎ 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此臣之所谓传檄而千里定者也”。檄文。羽檄。檄移(文体名,“檄文”与“移文”的合称。檄文多用于声讨和征伐;移文多用于晓喻或责备)。

英语 call arms; urgency

德语 anordnen, gliedern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