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语出《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后因以“瓢箪”喻安贫乐道。
⒈ 后因以“瓢簞”喻安贫乐道。
引语出《论语·雍也》:“一簞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 也不改其乐。”
三国 魏 曹植 《大司马曹休诔》:“好彼蓬枢,甘此瓢簞。”
晋 陶潜 《祭从弟敬远文》:“冬无緼褐,夏渴瓢簞。”
⒈ 箪,盛饭的圆形竹器。语本后以瓢箪形容生活贫穷困苦。三国魏·曹植〈大司马曹休诔〉:「好彼蓬枢,甘此瓢箪,味道忘忧,逾宪超颜。」晋·陶渊明〈祭从弟敬远文〉:「冬无缊褐,夏渴瓢箪,相将以道,相开以颜。」
引《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瓢”字共有1个读音: [piáo]
汉字 | 瓢 |
---|---|
读音 | [piáo] |
注音 | ㄆㄧㄠˊ |
部首 | [瓜] 瓜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6 部外:11 |
异体字 | 㼼 ???? ???? ???? ???? ????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74E2 |
其它编码 | 五笔:sfiy 仓颉:mfhvo 郑码:fjbp 四角:12930 |
笔顺编码 | 1252211123433544 |
笔顺笔画 | 一丨フ丨丨一一一丨ノ丶ノノフ丶丶 |
笔顺名称 | 横 竖 横折 竖 竖 横 横 横 竖钩 撇 点 撇 撇 竖提 点 捺 |
用来舀(yǎo)水或撮取面粉等的器具,多用对半剖开的匏瓜做成,也有用木头挖成的。
基本字义
瓢
piáo ㄆㄧㄠˊ
舀水或取东西的工具,多用对半剖开的匏瓜或木头制成:瓢泼大雨。形状像瓢的:瓢虫。瓢儿菜。英语 ladle made from dried gourd
德语 Schöpflöffel (S),Suppenkelle (S)
“箪”字共有1个读音: [dān]
汉字 | 箪 |
---|---|
读音 | [dān] |
注音 | ㄉㄢ |
部首 | [竹] 竹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4 部外:8 |
异体字 | 簞 |
字形结构 | 上下结构 |
繁体字形 | 簞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7BAA |
其它编码 | 五笔:tujf 仓颉:hcwj 郑码:muke 四角:88506 |
笔顺编码 | 31431443251112 |
笔顺笔画 | ノ一丶ノ一丶丶ノ丨フ一一一丨 |
笔顺名称 | 撇 横 点 撇 横 点 点 撇 竖 横折 横 横 横 竖 |
古代用竹子等编成的盛饭用的器具。
基本字义
箪
(簞)
dān ㄉㄢˉ
◎ 古代盛饭的圆竹器:箪食(sì)壶浆(形容劳军)。箪食(sì)瓢饮(喻生活贫苦;亦指安贫乐道)。
英语 small bamboo basket for hol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