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中医学病名。由于脾脏关系所致的腹泻。
⒈ 中医学病名。由于脾脏关系所致的腹泻。
引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三·肉豆蔻》﹝附方﹞:“脾泄气痢。”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〇三回:“恰好 多老爷 得了个脾泄的病,做儿媳妇的,别的都好伺候,惟有这搀扶便溺,替换小衣,是办不到的。”
周作人 《三礼赞》三:“至于失恋以至反目,事属寻常,正如酒徒呕吐,烟客脾泄,不足为病。”
“脾”字共有1个读音: [pí]
汉字 | 脾 |
---|---|
读音 | [pí] |
注音 | ㄆㄧˊ |
部首 | [月] 月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2 部外:8 |
异体字 | 髀 ???? ???? ???? 腗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813E |
其它编码 | 五笔:ertf 仓颉:bhwj 郑码:qned 四角:76240 |
笔顺编码 | 351132511312 |
笔顺笔画 | ノフ一一ノ丨フ一一ノ一丨 |
笔顺名称 | 撇 横折钩 横 横 撇 竖 横折 横 横 撇 横 竖 |
人和高等动物的内脏之一,椭圆形,赤褐色,质柔软,在胃的左侧。脾的作用是制造新的血细胞与破坏衰老的血细胞,产生淋巴细胞与抗体,贮藏铁质,调节脂肪、蛋白质的新陈代谢等。也叫脾脏。
基本字义
脾
pí ㄆㄧˊ
人和动物内脏之一,在胃的左下侧,是重要的贮藏血液的器官和最大的淋巴器官:脾脏。 中医学指五脏之一:脾胃。英语 spleen, pancreas; disposition
德语 Milz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