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牲体的内脏和口舌。借指美味的菜肴。
⒈ 牲体的内脏和口舌。借指美味的菜肴。
引《诗·大雅·行苇》:“嘉殽脾臄,或歌或咢。”
唐 韩愈 李正封 《晚秋郾城夜会联句》:“洗沐恣兰芷,割烹厌脾臄。”
宋 沉辽 《寄题谭氏需亭》诗:“相期一穷达,岂止为脾臄。”
清 吴伟业 《哭志衍》诗:“客从远方来,咄嗟办脾臄。”
“脾”字共有1个读音: [pí]
汉字 | 脾 |
---|---|
读音 | [pí] |
注音 | ㄆㄧˊ |
部首 | [月] 月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2 部外:8 |
异体字 | 髀 ???? ???? ???? 腗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813E |
其它编码 | 五笔:ertf 仓颉:bhwj 郑码:qned 四角:76240 |
笔顺编码 | 351132511312 |
笔顺笔画 | ノフ一一ノ丨フ一一ノ一丨 |
笔顺名称 | 撇 横折钩 横 横 撇 竖 横折 横 横 撇 横 竖 |
人和高等动物的内脏之一,椭圆形,赤褐色,质柔软,在胃的左侧。脾的作用是制造新的血细胞与破坏衰老的血细胞,产生淋巴细胞与抗体,贮藏铁质,调节脂肪、蛋白质的新陈代谢等。也叫脾脏。
基本字义
脾
pí ㄆㄧˊ
人和动物内脏之一,在胃的左下侧,是重要的贮藏血液的器官和最大的淋巴器官:脾脏。 中医学指五脏之一:脾胃。英语 spleen, pancreas; disposition
德语 Milz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