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脾脏郁结成块的病。即慢性脾脏肿大。
⒈ 脾脏郁结成块的病。即慢性脾脏种大。
引《难经·五十六难》:“脾之积名曰痞气,在胃脘,覆大如盘,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发黄疸,饮食不为肌肤。”
王九思 集注引 杨玄操 曰:“积,盖也。言血脉不行,积盖成病也……痞,否也。言否结成积也。”
唐 柳宗元 《与杨京兆凭书》:“一二年来,痞气尤甚,加以众疾,动作不常。”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百病主治药上·蕤核》:“破心下结痰痞气。”
“痞”字共有1个读音: [pǐ]
汉字 | 痞 |
---|---|
读音 | [pǐ] |
注音 | ㄆㄧˇ |
部首 | [疒] 病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2 部外:7 |
异体字 | 脴 |
字形结构 | 半包围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75DE |
其它编码 | 五笔:ugik|udhk 仓颉:kmfr 郑码:tgj 四角:00169 |
笔顺编码 | 413411324251 |
笔顺笔画 | 丶一ノ丶一一ノ丨丶丨フ一 |
笔顺名称 | 点 横 撇 点 提 横 撇 竖 点 竖 横折 横 |
1.痞块,肚子里可以摸得到的硬块。
2.恶棍;流氓:地痞。痞棍。
基本字义
痞
pǐ ㄆㄧˇ
中医指胸腹间气机阻塞不舒的一种自觉症状,有的仅有胀满的感觉,称“痞块”、“痞积”。 恶棍,流氓:痞子。地痞。文痞。痞里痞气。英语 dyspepsia, spleen infection
德语 Raufbold; Rohling; Schurke
“气”字共有1个读音: [qì]
汉字 | 气 |
---|---|
读音 | [qì] |
注音 | ㄑㄧˋ |
部首 | [气] 气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4 部外:0 |
异体字 | 乞 氣 気 炁 暣 㫓 ???? ???? |
字形结构 | 独体字 |
繁体字形 | 氣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6C14 |
其它编码 | 五笔:rnb|rtgn 仓颉:omn 郑码:my 四角:80017 |
笔顺编码 | 3115 |
笔顺笔画 | ノ一一フ |
笔顺名称 | 撇 横 横 横折弯钩/横斜钩 |
1.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气体。
2.呼吸:没气了。气厥。气促。气息。一气呵成。
3.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气候。气温。气象。
4.鼻子闻到的味:气味。臭气。
5.人的精神状态:气概。气节。气魄。气派。气馁。
6.怒,或使人发怒:不要气我了。气恼。气盛(shèng)。忍气吞声。
7.欺压:受气。
8.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气功。气血。气虚。
9.中医指某种症象:痰气。湿气。
10.景象:和气。气氛。气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
基本字义
气
(氣)
qì ㄑㄧˋ
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气体。 呼吸:没气了。气厥。气促。气息。一气呵成。 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气候。气温。气象。 鼻子闻到的味:气味。臭气。 人的精神状态:气概。气节。气魄。气派。气馁。 怒,或使人发怒:不要气我了。气恼。气盛(shèng )。忍气吞声。 欺压:受气。 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气功。气血。气虚。 中医指某种症象:痰气。湿气。 景象:和气。气氛。气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英语 steam, vapor; KangXi radical 84
德语 Ätherwellen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