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同“马流”。
⒉ 猴子。
⒈ 同“马流”。
引《新唐书·南蛮传下·环王》:“又有 西屠夷 盖 援 还留不去者,才十户, 隋 末孳衍至三百,皆姓 马。俗以其寓,故号‘马留人’。”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境异》:“马伏波 有餘兵十家不返,居 寿洽县,自相婚姻,有二百户,以其流寓号 马留。衣食与华同。”
清 惠士奇 《送陈秋田先生之官长宁》诗:“邑里时逢乌蜑户,居民半是 马留 人。”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上》:“马,氏也, 援(马援 )之溃卒为 马留(隋 唐 时称 马留,今曰 马来由 )。其种族又因姓氏起云。”
⒉ 猴子。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四·猕猴》。参见“马流”。
引《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宋朝杂记下》引《桐江诗话》:“吕惠卿 察访 京东,吕 天资清瘦,语话之际,喜以双手指画,社人目之曰‘説法马留’,又凑为七字曰‘説法马留为察访’。”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十:“今世猴为马留,与其人形似耳。”
⒈ 马来人。相传为马援南征将士的后裔。唐·段成式也作「马流」。
引《酉阳杂俎·卷四·境异》:「马伏波有余兵十家不返,居寿洽县,自相婚姻,有二百户,以其流寓,号马留。」
⒉ 猴子。宋·邵博也作「马流」。
引《邵氏闻见后录·卷一〇》:「今世猴为马留,与其人形似耳。」
《开平县志·卷五·舆地略四》:「骂小儿好动者曰:『马留猴子』,亦曰:『马留』。」
“马”字共有1个读音: [mǎ]
汉字 | 马 |
---|---|
读音 | [mǎ] |
注音 | ㄇㄚˇ |
部首 | [马] 马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3 部外:0 |
异体字 | 馬 ???? ???? ???? ???? |
字形结构 | 独体字 |
繁体字形 | 馬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9A6C |
其它编码 | 五笔:cnng|cgd 仓颉:nvsm 郑码:xa 四角:77127 |
笔顺编码 | 551 |
笔顺笔画 | フフ一 |
笔顺名称 | 横折 竖折折钩 横 |
1.哺乳动物,头小,面部长,耳壳直立,颈部有鬣,四肢强健,每肢各有一蹄,善跑,尾生有长毛。是重要的力畜之一,可供拉车、耕地、乘骑等用。皮可制革。
2.大:马蜂。马勺。
3.姓。
马
(馬)
mǎ ㄇㄚˇ
哺乳动物,颈上有鬃,尾生长毛,四肢强健,善跑,供人骑或拉东西:马匹。骏马。马到成功。马首是瞻(喻跟随别人行动)。 大:马蜂。马勺。 姓。英语 horse; surname; KangXi radical 187
德语 Pferd; groß (S, Bio),Springer (schwarzer Stein im chinesischen Schach) (S),Ma (Eig, Fam),Radikal Nr. 187 = Pferd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