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蛮猺的意思

mányáo

蛮猺


拼音mán yáo
注音ㄇㄢˊ 一ㄠˊ

繁体蠻猺

词语解释

蛮猺[ mán yáo ]

⒈  亦作“蛮徭”。

⒉  旧时对少数民族瑶族的蔑称。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蛮徭”。旧时对少数民族瑶族的蔑称。

宋 叶适 《朝议大夫蒋公墓志铭》:“武陵 二年,军律严静, 蛮猺 震服,省地晏然。”
清 泣红 《胭脂血弹词》第六回:“苦则苦,艷质消磨烽火里;愁则愁,红颜怎得敌 蛮猺 ?”
王闿运 《<桂阳州志>序》:“蠲税课农, 蛮徭 大和。”

“蛮”字共有1个读音: [mán]  

蛮

汉字
读音[mán]
注音ㄇㄢˊ
部首[虫]  虫字旁
笔画总笔画:12 部外:6
异体字 蠻 ????
字形结构上下结构
繁体字形
统一编码基本区 U+86EE
其它编码五笔:yoju 仓颉:yclmi 郑码:ski 四角:00136
笔顺编码412234251214
笔顺笔画丶一丨丨ノ丶丨フ一丨一丶
笔顺名称 点 横 竖 竖 撇 点 竖 横折 横 竖 横 点

“蛮”字的意思

1.粗野,不通情理:野蛮。蛮横。蛮不讲理。

2.鲁莽;强悍:蛮干。蛮劲。

3.我国古代称南方的民族。

4.很;挺:蛮好。蛮大。蛮有意思。你装得倒蛮像!

“蛮”字的基本解释

(蠻)

mán ㄇㄢˊ

粗野,凶恶,不通情理:野蛮。蛮横(hèng )。蛮不讲理。 愣,强悍:一味蛮干。 中国古代称南方各族:蛮荒。 方言,相当于“很”:蛮好。

英语 barbarians; barbarous, savage

德语 alte Bezeichnung für die Minderheiten im Süden Chinas (S)​,grob, roh (Adj)​,sehr, recht (Adj)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