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即斑鸠。
⒈ 即斑鸠。参见“斑鳩”。
引《诗·小雅·小宛》:“宛彼鸣鳩,翰飞戾天。”
《吕氏春秋·季春》:“鸣鳩拂其羽,戴任降于桑。”
高诱 注:“鸣鳩,班鳩也。”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四八:“鸣鳩嬉庭树,焦明游浮云。”
明 刘基 《春日杂兴》诗之二:“鸣鳩语燕声相应,又是人间一度春。”
⒈ 班鸠的别名。参见「斑鸠」条。
引《诗经·小雅·小宛》:「宛彼鸣鸠,翰飞戾天。」
《文选·陆机·悲哉行》:「翩翩鸣鸠羽,喈喈仓庚吟。」
“鸣”字共有1个读音: [míng]
汉字 | 鸣 |
---|---|
读音 | [míng] |
注音 | ㄇㄧㄥˊ |
部首 | [鸟] 鸟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8 部外:3 |
异体字 | 鳴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繁体字形 | 鳴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9E23 |
其它编码 | 五笔:kqyg|kqgg 仓颉:rpym 郑码:jrz 四角:67027 |
笔顺编码 | 25135451 |
笔顺笔画 | 丨フ一ノフ丶フ一 |
笔顺名称 | 竖 横折 横 撇 横折钩 点 竖折折钩 横 |
1.(鸟兽或昆虫)叫:鸟鸣。蝉鸣。虫鸣。
2.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耳鸣。雷鸣。自鸣钟。孤掌难鸣。礼炮齐鸣。鸣鼓。鸣锣开道。
3.表达;发表(情感、意见、主张):鸣谢。鸣冤。鸣不平。百家争鸣。
4.姓。
鸣
(鳴)
míng ㄇㄧㄥˊ
鸟兽或昆虫叫:鸣啭。鸣唱。鸣叫。鸣禽。鸟鸣。 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鸣响。鸣奏。孤掌难鸣。 声明,发表意见、情感:鸣谢。鸣冤。百家争鸣。 闻名,著称:“以文鸣江东”。英语 cry of bird or animal; make sound
德语 das Singen der Vögel (V),läuten (V),weinen, rufen, schreien (V),zwitschern, krähen, zirpen, trillern (V),Ming (Eig, Fam)
“鸠”字共有1个读音: [jiū]
汉字 | 鸠 |
---|---|
读音 | [jiū] |
注音 | ㄐㄧㄡ |
部首 | [鸟] 鸟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7 部外:2 |
异体字 | 鳩 勼 䧱 䲥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繁体字形 | 鳩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9E20 |
其它编码 | 五笔:vqyg|vqgg 仓颉:knpym 郑码:qyrz 四角:47027 |
笔顺编码 | 3535451 |
笔顺笔画 | ノフノフ丶フ一 |
笔顺名称 | 撇 横折弯钩/横斜钩 撇 横折钩 点 竖折折钩 横 |
1.鸟类。外形像鸽子。常见的有斑鸠,身体灰褐色,颈后有白或黄褐斑点。常成群吃谷物。
2.聚集:鸠合(纠合)。
基本字义
鸠
(鳩)
jiū ㄐㄧㄡˉ
鸟,鸠鸽科部分种类的统称:鸠形鹄面(形容人因饥饿而很瘦的样子)。鸠杖(古代头上刻有鸠形之杖,年始七十者,由政府授给)。聚集:鸠合(亦作“纠合”)。鸠集(亦作“纠集”)。英语 pigeon; collect, assemble
德语 Orientturteltaube (lat. Streptopelia oriental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