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敲击铜铙。
⒈ 敲击铜铙。
引宋 范成大 《涪州江险不可泊入黔江檥舟》诗:“篙师絶叫敺川灵,鸣鐃飞渡如奔霆。”
《元史·刑法志四》:“诸俗人鸣鐃作佛事者,禁之。”
“鸣”字共有1个读音: [míng]
汉字 | 鸣 |
---|---|
读音 | [míng] |
注音 | ㄇㄧㄥˊ |
部首 | [鸟] 鸟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8 部外:3 |
异体字 | 鳴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繁体字形 | 鳴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9E23 |
其它编码 | 五笔:kqyg|kqgg 仓颉:rpym 郑码:jrz 四角:67027 |
笔顺编码 | 25135451 |
笔顺笔画 | 丨フ一ノフ丶フ一 |
笔顺名称 | 竖 横折 横 撇 横折钩 点 竖折折钩 横 |
1.(鸟兽或昆虫)叫:鸟鸣。蝉鸣。虫鸣。
2.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耳鸣。雷鸣。自鸣钟。孤掌难鸣。礼炮齐鸣。鸣鼓。鸣锣开道。
3.表达;发表(情感、意见、主张):鸣谢。鸣冤。鸣不平。百家争鸣。
4.姓。
鸣
(鳴)
míng ㄇㄧㄥˊ
鸟兽或昆虫叫:鸣啭。鸣唱。鸣叫。鸣禽。鸟鸣。 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鸣响。鸣奏。孤掌难鸣。 声明,发表意见、情感:鸣谢。鸣冤。百家争鸣。 闻名,著称:“以文鸣江东”。英语 cry of bird or animal; make sound
德语 das Singen der Vögel (V),läuten (V),weinen, rufen, schreien (V),zwitschern, krähen, zirpen, trillern (V),Ming (Eig, Fam)
“铙”字共有1个读音: [náo]
汉字 | 铙 |
---|---|
读音 | [náo] |
注音 | ㄋㄠˊ |
部首 | [钅] 金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1 部外:6 |
异体字 | 鐃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繁体字形 | 鐃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94D9 |
其它编码 | 五笔:qatq 仓颉:opjpu 郑码:phgr 四角:85712 |
笔顺编码 | 31115153135 |
笔顺笔画 | ノ一一一フ一フノ一ノフ |
笔顺名称 | 撇 横 横 横 竖提 横 斜钩 撇 横 撇 竖弯钩 |
1.击乐器。铜制,圆形,中间隆起部分小,正中有孔,每副两片。常和大钹配合演奏。多用于吹打乐。
2.古代击乐器。青铜制,似铃而大,无舌,有柄,举奏。
基本字义
铙
(鐃)
náo ㄋㄠˊ
铜质圆形的打击乐器,比钹大。 古代军中乐器,像铃铛,但没有中间的锤。英语 cymbals; hand bell; disturb
德语 Nao (chin. Bronzeglocke ohne Klöppel) (S, M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