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鸣柝的意思

míngtuò

鸣柝


拼音míng tuò
注音ㄇ一ㄥˊ ㄊㄨㄛˋ

繁体鳴柝

词语解释

鸣柝[ míng tuò ]

⒈  敲击梆子使发声。常用以巡夜和聚众。

引证解释

⒈  敲击梆子使发声。常用以巡夜和聚众。

唐 符载 《士洑镇保宁记》:“向至暮夜,则渔者唱,樵者和,荡荡然罢鸣柝吠犬之惊。”
宋 范成大 《次韵知郡安抚九日南楼宴集》之三:“万陇登禾新霽色,千村鸣柝旧寒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炊熟则鸣柝聚食。”

“鸣”字共有1个读音: [míng]  

鸣

汉字
读音[míng]
注音ㄇㄧㄥˊ
部首[鸟]  鸟字旁
笔画总笔画:8 部外:3
异体字
字形结构左右结构
繁体字形
统一编码基本区 U+9E23
其它编码五笔:kqyg|kqgg 仓颉:rpym 郑码:jrz 四角:67027
笔顺编码25135451
笔顺笔画丨フ一ノフ丶フ一
笔顺名称 竖 横折 横 撇 横折钩 点 竖折折钩 横

“鸣”字的意思

1.(鸟兽或昆虫)叫:鸟鸣。蝉鸣。虫鸣。

2.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耳鸣。雷鸣。自鸣钟。孤掌难鸣。礼炮齐鸣。鸣鼓。鸣锣开道。

3.表达;发表(情感、意见、主张):鸣谢。鸣冤。鸣不平。百家争鸣。

4.姓。

“鸣”字的基本解释

(鳴)

míng ㄇㄧㄥˊ

鸟兽或昆虫叫:鸣啭。鸣唱。鸣叫。鸣禽。鸟鸣。 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鸣响。鸣奏。孤掌难鸣。 声明,发表意见、情感:鸣谢。鸣冤。百家争鸣。 闻名,著称:“以文鸣江东”。

英语 cry of bird or animal; make sound

德语 das Singen der Vögel (V)​,läuten (V)​,weinen, rufen, schreien (V)​,zwitschern, krähen, zirpen, trillern (V)​,Ming (Eig, Fam)

“柝”字共有1个读音: [tuò]  

柝

汉字
读音[tuò]
注音ㄊㄨㄛˋ
部首[木]  木字旁
笔画总笔画:9 部外:5
异体字 ???? ???? ???? ????
字形结构左右结构
统一编码基本区 U+67DD
其它编码五笔:sryy 仓颉:dhmy 郑码:fps 四角:42941
笔顺编码123433124
笔顺笔画一丨ノ丶ノノ一丨丶
笔顺名称 横 竖 撇 点 撇 撇 横 竖 点

“柝”字的意思

旧时巡夜打更用的梆子。

“柝”字的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tuò ㄊㄨㄛˋ

古代打更用的梆子:“朔气传金柝”。古同“拓”,开拓。

英语 watchman's rattle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