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黄色的琥珀。
⒈ 黄色的琥珀。
引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四·琥珀》:“琥珀出 西番、南番,乃枫木津液多年所化,色黄而明莹者名蜡珀。”
《说郛》卷八七引 明 曹昭 《格古要论·琥珀》:“红而且黄者谓之明珀,有香者谓之香珀,黄色者谓之蜡珀,红者谓之血珀。”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四》:“琥珀,血珀为上,金珀次之,蜡珀最下。”
⒈ 黄色而明亮晶莹的琥珀。
“蜡”字共有1个读音: [là]
汉字 | 蜡 |
---|---|
读音 | [là] |
注音 | ㄌㄚˋ |
部首 | [虫] 虫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4 部外:8 |
异体字 | 䖳 蛆 䄍 ???? 蠟 蝋 䗶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繁体字形 | 蠟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8721 |
其它编码 | 五笔:jajg 仓颉:lita 郑码:iek 四角:54161 |
笔顺编码 | 25121412212511 |
笔顺笔画 | 丨フ一丨一丶一丨丨一丨フ一一 |
笔顺名称 | 竖 横折 横 竖 横 点 横 竖 竖 横 竖 横折 横 横 |
[là]
1.动物、植物所产生的,或石油、煤、油页岩中所含的油质,常温下多为固体,具有可塑性,能燃烧,易熔化,不溶于水,如蜂蜡、白蜡、石蜡等。用作防水剂,也可做蜡烛。
2.蜡烛:点上一支蜡。
[zhà]古代一种年终祭祀。
基本字义
蜡
(蠟)
là ㄌㄚˋ
动物、植物或矿物所产生的油质,具有可塑性,易熔化,不溶于水,可溶于二硫化碳和苯:石蜡。蜂蜡。蜡版。蜡笔。蜡疗。蜡染。蜡人。蜡纸。蜡烛。蜡黄(形容颜色黄得像蜡)。蜡丸。其它字义
蜡
zhà ㄓㄚˋ
古时的祭礼,于年终大祭万物,周朝称为“蜡”。其它字义
蜡
qù ㄑㄩˋ
蝇蛆。英语 wax; candle; waxy, glazed; maggot; as a non-simplified form sometimes used as an equivalent to U+410D (?), meaning imperial harvest
德语 Kerze (S),Wachs (S)
“珀”字共有1个读音: [pò]
汉字 | 珀 |
---|---|
读音 | [pò] |
注音 | ㄆㄛˋ |
部首 | [王] 王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9 部外:5 |
异体字 | 砶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73C0 |
其它编码 | 五笔:grg 仓颉:mgha 郑码:cnk 四角:16102 |
笔顺编码 | 112132511 |
笔顺笔画 | 一一丨一ノ丨フ一一 |
笔顺名称 | 横 横 竖 提 撇 竖 横折 横 横 |
见〔琥珀〕
基本字义
珀
pò ㄆㄛˋ
◎ 〔琥珀〕同“琥”。
英语 amber
德语 Bernstein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