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耳聋眼瞎。喻愚昧无知。
⒈ 耳聋眼瞎。喻愚昧无知。
引宋 司马光 《谢胡文学惠水牛图二卷》诗:“有如歌《九韶》,鐘鼓乐聋瞶。”
明 杨慎 《艺林伐山·视听》:“汨没於声之中者,谓之聋瞶;超脱於声色之表者,谓之聪明。”
清 黄遵宪 《杂感》诗:“秦皇 焚诗书,乃使民聋瞶。”
别士 《刊印宪政初纲缘起》:“于是天下之人,皆谓专制之政,不足復存于天下;而我之大夫,亦不能如向日之聋瞶矣。”
“聋”字共有1个读音: [lóng]
汉字 | 聋 |
---|---|
读音 | [lóng] |
注音 | ㄌㄨㄥˊ |
部首 | [耳] 耳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1 部外:5 |
异体字 | 聾 䏊 |
字形结构 | 上下结构 |
繁体字形 | 聾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804B |
其它编码 | 五笔:dxbf|dxyb 仓颉:ipsj 郑码:gmce 四角:43401 |
笔顺编码 | 13534122111 |
笔顺笔画 | 一ノフノ丶一丨丨一一一 |
笔顺名称 | 横 撇 竖弯钩 撇 点 横 竖 竖 横 横 横 |
耳朵听不见声音,通常把听觉迟钝也叫聋:聋哑。耳聋眼花。
基本字义
聋
(聾)
lóng ㄌㄨㄥˊ
◎ 耳听不见声音:聋子。耳聋。发聋振聩(发出的声音很大,使耳聋人也能听见;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使他们清醒。亦作“振聋发聩”)。
英语 deaf
德语 Gehörlosigkeit (S, Med),gehörlos, taub, hörbehindert (Adj, M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