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琵琶的意思

琵琶


拼音pí pá
注音ㄆ一ˊ ㄆㄚˊ
词性名词

词语解释

琵琶[ pí pa ]

⒈  中国的一种四弦乐器,弹奏如吉他,其主要部分大如诗琴,颈部有琴柱12个以上,伸入主体部分的琵琶,是在西汉“裁筝筑”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它从西汉试制,历东汉、魏晋、至隋唐,基本定型。它在汉末魏初始获“枇杷”名。魏晋时,因“枇杷”二字音,改名“琵琶”

pi-pa,a plucked string instrument with a fretted fingerboard;

引证解释

⒈  弹拨乐器。初名批把,见《释名·释乐器》。此类乐器原流行于 波斯、阿拉伯 等地, 汉 代传入我国。后经改造,圆体修颈,有四弦、十二柱,俗称“秦汉子”。一说,我国 秦 末,百姓苦 长城 之役,弦鼗而鼓之,琵琶即始于此。(见 晋 傅玄 《〈琵琶赋〉序》。) 南北朝 时又有曲项琵琶传入我国,四弦,腹呈半梨形,颈上有四柱,横抱怀中,用拨子弹奏,即现今琵琶的前身。 唐 宋 以来经不断改进,柱位逐渐增多,改横抱为竖抱,废拨子,改用手指弹奏。现今民间的琵琶有十七柱,通常称四相十三品,革新的琵琶有六相十八品;后者能弹奏所有半音,技法丰富,成为重要的民族独奏乐器。

⒉  指弹奏琵琶的指法。

宋 王谠 《唐语林·识鉴》:“﹝ 王蝺 ﹞又见 康崑崙 弹琵琶云:‘琵声多,琶声少,亦未可弹五十四丝大弦也。’自下而上谓之琵,自上而下谓之琶。”
《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怎的推手向外为琵,合手向内为琶,怎的为挑,为弄,为勾,为拨:--指使的他按谱徵歌都学得心手相应。”

⒊  鱼名。

《文选·左思<吴都赋>》:“於是乎长鲸吞航,修鯢吐浪,跃龙腾蛇,鮫鯔琵琶。”
刘逵 注:“琵琶鱼,无鳞,其形似琵琶,东海有之。”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海鱼千岁为剑鱼,一名琵琶,形似琵琶而善鸣,因以名焉。”

国语辞典

琵琶[ pí pa ]

⒈  乐器名。秦代人民根据鼗的形式创出直柄、圆形音箱的弹拨乐器,至秦汉不断改进,定型为四弦十二品位,用手弹拨的乐器。西元四世纪,西域文化交流,致使半梨形音箱,四弦四柱的琵琶传入内地。唐、宋以来在这两种琵琶基础上不断改进,逐渐形成现今半梨形音箱,以桐木板蒙面,琴颈向后弯曲,琴杆与琴面上设四相九至十三品、四弦的琵琶。除用于歌唱、曲艺、戏曲和歌舞伴奏外,也用于乐器的合奏、伴奏和独奏。

英语pipa, Chinese lute, with 4 strings, a large pear-shaped body and a fretted fingerboard

德语Pipa (Mus)​, Laute (S, Mus)​

法语pipa (instrument de musique)​

“琵”字共有1个读音: [pí]  

琵

汉字
读音[pí]
注音ㄆㄧˊ
部首[比]  比字旁
笔画总笔画:12 部外:8
异体字 ????
字形结构上下结构
统一编码基本区 U+7435
其它编码五笔:ggxx 仓颉:mgpp 郑码:ccrr 四角:11712
笔顺编码112111211535
笔顺笔画一一丨一一一丨一一フノフ
笔顺名称 横 横 竖 横 横 横 竖 横 横 竖提 撇 竖弯钩

“琵”字的意思

〔琵琶〕拨弦乐器。体半梨形,曲颈,四弦。戴假指甲弹奏。音域广阔(能奏所有半音),音色独特,技法丰富。常用于独奏、合奏和伴奏。

“琵”字的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pí ㄆㄧˊ

 ◎ 〔琵琶〕弦乐器(“琶”读轻声)。

英语 guitar-like instrument

德语 chinesische Laute

“琶”字共有1个读音: [pá]  

琶

汉字
读音[pá]
注音ㄆㄚˊ
部首[王]  王字旁
笔画总笔画:12 部外:8
异体字 ????
字形结构上下结构
统一编码基本区 U+7436
其它编码五笔:ggcb 仓颉:mgau 郑码:ccyi 四角:11717
笔顺编码112111215215
笔顺笔画一一丨一一一丨一フ丨一フ
笔顺名称 横 横 竖 横 横 横 竖 横 横折 竖 横 竖弯钩

“琶”字的意思

见〔琵琶〕

“琶”字的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pá ㄆㄚˊ

 ◎ 〔琵琶〕同“琵”。

英语 guitar-like instrument

德语 (English: (mus. instr.)​)​Laute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