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斜着眼看,侧目而视,有厌恶或高傲之意。
例睥睨众史如庸奴。——王安石《虎图》
睥睨故久立,与其客语。——《史记·信陵君列传》
英look askance at; look at sb. disdainfully out of the corner of one's eye;
⒉ 窥伺。
例睥睨宫闱。
英spy;
⒈ 斜视。有厌恶、傲慢等意。
引《淮南子·修务训》:“过者莫不左右睥睨而掩鼻。”
《魏书·萧衍传》:“萧衍 轻险有素,士操蔑闻,睥睨君亲,自少而专,好乱乐祸,恶直丑正。”
明 无名氏 《四贤记·允娶》:“你青年出家,终招睥睨。”
梁启超 《民约论巨子卢梭之学说》:“自是刻苦砥礪,日夜孜孜,惟恐不足,崭然有睥睨千古之概。”
⒉ 窥视;侦伺。
引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诫兵》:“若承平之世,睥睨宫閫,幸灾乐祸,首为逆乱,詿误善良。”
《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三年》:“敌又睥睨 金陵、镇江,守把舟船,而大雨连降,平地水发,道涂泥泞,马步俱不能进。”
⒊ 监视。
引宋 苏辙 《代毛筠州祭王观文韶文》诗之二:“从军西方,睥睨隣境;手探虎穴,足践荒梗。”
⒋ 城墙上锯齿形的短墙;女墙。
引南朝 梁 王筠 《和卫尉新渝侯巡城口号》:“罘罳分晓色,睥睨生秋雾。”
唐 杜甫 《南极》诗:“睥睨登哀柝,蝥弧照夕曛。”
杨伦 镜铨引《古今注》“女墙,城上小墙也,亦名‘睥睨’,言於城上睥睨人也。” 明 徐渭 《海上曲》之三:“长立睥睨间,尽日不得溲。”
清 魏之琇 《台城路》词:“睥睨迎秋,轆轤破晓,人在小窗敲句。”
⒌ 古代皇帝的一种仪仗。
引《宋史·仪卫志六》:“睥睨,如华盖而小。”
⒈ 斜著眼睛看人,表示傲然轻视或不服气的意思。也作「俾倪」。
近顾盼 傲视
⒉ 古代城墙上的矮墙。唐·卢纶〈九日奉陪侍郎登白楼〉诗:「睥睨三层连步障,茱萸一朵映华簪。」唐·柳宗元〈小石城山记〉:「其上为睥睨梁?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也作「俾倪」、「埤堄」。
⒊ 窥伺。即暗中观望动静,等待下手机会。
引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诫兵》:「睥睨宫阃,幸灾乐祸。」
《五代史平话·汉史·卷上》:「惜乎天道好还,得国之后,坐席未温,而郭威睥睨其间,已挈汉鼎而为周矣。」
英语to look disdainfully out of the corner of one's eye
法语regarder de haut, regarder avec dédain
“睥”字共有2个读音: [bì] [pì]
汉字 | 睥 |
---|---|
读音 | [bì][pì] |
注音 | ㄅㄧˋ|ㄆㄧˋ |
部首 | [目] 目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3 部外:8 |
异体字 | 䁹 睤 ????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7765 |
其它编码 | 五笔:hrtf 仓颉:buhwj 郑码:lned 四角:66040 |
笔顺编码 | 2511132511312 |
笔顺笔画 | 丨フ一一一ノ丨フ一一ノ一丨 |
笔顺名称 | 竖 横折 横 横 横 撇 竖 横折 横 横 撇 横 竖 |
[pì]
“俾”的被通假字。視。
[bì]义未详。
基本字义
睥
pì ㄆㄧˋ (bì ㄅㄧˋ)
◎ 〔睥睨〕眼睛斜着向旁边看,形容傲慢的样子,如“睥睥一切”。
英语
look askance at, glare at
“睨”字共有1个读音: [nì]
汉字 | 睨 |
---|---|
读音 | [nì] |
注音 | ㄋㄧˋ |
部首 | [目] 目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3 部外:8 |
异体字 | 倪 ???? ????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7768 |
其它编码 | 五笔:hvqn|heqn 仓颉:buhxu 郑码:lnrd 四角:67012 |
笔顺编码 | 2511132151135 |
笔顺笔画 | 丨フ一一一ノ丨一フ一一ノフ |
笔顺名称 | 竖 横折 横 横 横 撇 竖 横 横折 横 横 撇 竖弯钩 |
斜着眼看:睨视。睥睨。
基本字义
睨
nì ㄋㄧˋ
斜着眼睛看:睨视。睥睨。 偏斜:“日方中方睨”。英语 look askance at, glare at; squ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