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我国苗、侗、水、彝、仡佬、拉祜等族的一种簧管乐器。一般由六根竹管组成。每管从外侧开孔,下端安置铜簧,插入一长形木斗或葫芦内。每管一音,构成五声音阶的一组音。
⒈ 我国 苗、侗、水、彝、仡佬、拉祜 等族的一种簧管乐器。一般由六根竹管组成。每管从外侧开孔,下端安置铜簧,插入一长形木斗或葫芦内。每管一音,构成五声音阶的一组音。
引明 何景明 《罗女曲》:“夜行山中道,何处吹芦笙。”
清 唐孙华 《照孙年五岁日戏堂前偶作》诗:“爱搦芦笙吹短弄,日挝腰鼓沸春雷。”
⒈ 乐器名。流行于我国苗、傜等少数民族的吹奏乐器。将若干竹管分成两排,插入木制笙斗中制成。每管根部均装有簧片,靠吹奏时振动簧片发音。芦笙可分单管、双管、五管、六管等,以六管最常见。过去多于舞蹈和歌唱时做伴奏之用,现在也用来独奏。
“芦”字共有1个读音: [lú]
汉字 | 芦 |
---|---|
读音 | [lú] |
注音 | ㄌㄨˊ |
部首 | [艹] 草字头 |
笔画 | 总笔画:7 部外:4 |
异体字 | 蘆 |
字形结构 | 上下结构 |
繁体字形 | 蘆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82A6 |
其它编码 | 五笔:aynr 仓颉:ths 郑码:ewm 四角:44207 |
笔顺编码 | 1224513 |
笔顺笔画 | 一丨丨丶フ一ノ |
笔顺名称 | 横 竖 竖 点 横折 横 撇 |
1.芦苇:芦花。芦根。芦席。
2.姓。
基本字义
芦
lú ㄌㄨˊ
〔芦苇〕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水边,茎中空,茎可编席,亦可造纸。简称“芦”,如“芦花”、“芦根”、“芦笛”、“芦席”、“芦荡”;亦简称“苇”,如“芦丛”、“芦塘”、“芦箔”、“芦荡”。姓。英语 rushes, reeds
德语 drängen, hetzen (V),Schilf
“笙”字共有1个读音: [shēng]
汉字 | 笙 |
---|---|
读音 | [shēng] |
注音 | ㄕㄥ |
部首 | [竹] 竹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1 部外:5 |
异体字 | ???? |
字形结构 | 上下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7B19 |
其它编码 | 五笔:ttgf 仓颉:hhqm 郑码:mmc 四角:88105 |
笔顺编码 | 31431431121 |
笔顺笔画 | ノ一丶ノ一丶ノ一一丨一 |
笔顺名称 | 撇 横 点 撇 横 点 撇 横 横 竖 横 |
簧管乐器。殷周时已流行。一般有十七根长短簧管(其中三根不发音)插于铜斗中,奏时手按指孔,利用吹吸气流振动簧片发音。能奏和音。现经改革,有二十二至三十二簧笙及加键笙等。多用于伴奏、合奏或独奏。
基本字义
笙
shēng ㄕㄥˉ
◎ 管乐器名,一般用十三根长短不同的竹管制成,吹奏:笙歌。芦笙。笙管乐(yuè)。
英语 small gourd-shaped musical instrument
德语 Mundorgel (S, Mus),Sheng (S, M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