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指辽地(今辽宁)和蓟地(今北京市和河北省东北)。因两地邻接而并称。
⒈ 指 辽 地(今 辽宁 )和 蓟 地(今 北京市 和 河北省 东北)。因两地邻接而并称。
引明 顾起纶 《国雅品·士品四》:“颇事侠兴,多浪迹於 辽 蓟 贵豪间。”
清 王韬 《淞隐漫录·女侠》:“生既入京,遂游 辽、蓟、三韩、百济,足跡遍焉。”
“辽”字共有1个读音: [liáo]
汉字 | 辽 |
---|---|
读音 | [liáo] |
注音 | ㄌㄧㄠˊ |
部首 | [辶] 走之旁 |
笔画 | 总笔画:5 部外:2 |
异体字 | 遼 ???? ???? |
字形结构 | 半包围结构 |
繁体字形 | 遼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8FBD |
其它编码 | 五笔:bpk 仓颉:ynn 郑码:wyvv 四角:37302 |
笔顺编码 | 52454 |
笔顺笔画 | フ丨丶フ丶 |
笔顺名称 | 横撇/横钩 竖钩 点 横折折撇 捺 |
1.远:辽阔。
2.朝代名(907—1125)。契丹族耶律阿保机在中国北方建立。建都皇都(今内蒙古巴林左旗附近),国号契丹。公元947年改国号辽,改皇都为上京。为金所灭。
3.辽宁的简称。
辽
(遼)
liáo ㄌㄧㄠˊ
远:辽远。辽阔。 中国朝代名:辽代。 中国辽宁省的简称。英语 distant, far
德语 entfernt, weit weg (Adj),Liao He (Fluss in der Mandschurei) (Eig, Geo),Tartaren-Dynastie
“蓟”字共有1个读音: [jì]
汉字 | 蓟 |
---|---|
读音 | [jì] |
注音 | ㄐㄧˋ |
部首 | [艹] 草字头 |
笔画 | 总笔画:13 部外:10 |
异体字 | 薊 ???? |
字形结构 | 上下结构 |
繁体字形 | 薊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84DF |
其它编码 | 五笔:aqgj 仓颉:tnmn 郑码:erkd 四角:44120 |
笔顺编码 | 1223525121122 |
笔顺笔画 | 一丨丨ノフ丨フ一丨一一丨丨 |
笔顺名称 | 横 竖 竖 撇 横撇/横钩 竖 横折 横 竖 横 提 竖 竖钩 |
1.多年生草本植物,茎有刺,叶子羽状,花紫红色,瘦果椭圆形。全草入药。也叫大蓟。
2.古地名,在今北京城西南,曾为周朝燕国国都。
3.蓟县,地名,在天津。
4.姓。
基本字义
蓟
(薊)
jì ㄐㄧˋ
◎ 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紫色,可入药,亦称“大蓟”。
英语 circium, thistles; surname
德语 Kratzdisteln ,Distel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