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春秋时北方部族赤狄的一支,鲁宣公十六年(公元前593年),并于晋国。地在今山西省屯留县南。
⒈ 春秋 时北方部族 赤狄 的一支, 鲁宣公 十六年(公元前593年),并于 晋国。地在今 山西省 屯留县 南。
引《春秋·宣公十六年》:“晋 人灭 赤狄 甲氏 及 留吁。”
杜预 注:“甲氏、留吁,赤狄 别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浊漳水》:“东逕 屯 留 县 城南,故 留吁国 也, 潞氏 之属。”
“吁”字共有2个读音: [xū] [yù]
汉字 | 吁 |
---|---|
读音 | [xū][yù] |
注音 | ㄒㄩ|ㄩˋ |
部首 | [口] 口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6 部外:3 |
异体字 | 䏏 訏 ???? ???? ???? ???? ???? 籲 龥 ????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5401 |
其它编码 | 五笔:kgfh 仓颉:rmd 郑码:jad 四角:61040 |
笔顺编码 | 251112 |
笔顺笔画 | 丨フ一一一丨 |
笔顺名称 | 竖 横折 横 横 横 竖钩 |
[xū]
1.叹气:长吁短叹。
2.表示惊异:吁,是何言欤!
[yū]吆喝牲口的声音。
[yù]为某种要求而呼喊:呼吁。吁请。吁求。
基本字义
吁
xū ㄒㄩˉ
叹息:长吁短叹。 叹词,表示惊疑:吁,是何言欤?其它字义
吁
(籲)
yù ㄩˋ
◎ 为某种要求而呼喊:呼吁。吁天(呼天诉苦)。
英语 interjection 'Alas!'; to sigh
德语 Sh ,still, vertuschen ,anflehen, fle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