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古代用以防止寒冬口唇开裂的唇膏。
⒉ 化妆用的唇膏;口红。
⒈ 古代用以防止寒冬口唇开裂的唇膏。
引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忠志》:“腊日赐北门学士口脂、腊脂,盛以碧鏤牙筩。”
唐 杜甫 《腊日》诗:“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罌下九霄。”
唐 刘禹锡 《代谢历日面脂口脂表》:“中使 霍子璘 至,奉宣圣旨……兼赐臣墨詔及 贞元 十七年新历一轴、腊日面脂、口脂、红雪、紫雪并金花银合二。”
⒉ 化妆用的唇膏;口红。
引唐 张鷟 《游仙窟》:“艳色浮粧粉,含香乱口脂。”
前蜀 韦庄 《江城子》词:“朱唇未动,先觉口脂香。”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五:“兼惠花胜一合、口脂五寸,致耀首膏唇之饰。”
清 龚自珍 《菩萨蛮·四月十九日薄暮即事》词:“楼外月黄昏,口脂闻暗香。”
茅盾 《参孙的复仇》:“口脂香和妖艳的声音一齐送进 参孙 的感官。”
⒈ 涂敷在唇部,防止嘴唇冻裂的药品。古代多由皇上赏赐给臣下。
引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忠至》:「腊日,赐北门学士口脂、蜡脂。」
⒉ 涂抹在嘴唇上,以修饰唇形和使唇色更鲜润的化妆用品。
引《太平广记·卷四八八·莺莺传》:「兼惠花胜一合,口脂五寸,致耀首膏唇之饰。」
“口”字共有1个读音: [kǒu]
汉字 | 口 |
---|---|
读音 | [kǒu] |
注音 | ㄎㄡˇ |
部首 | [口] 口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3 部外:0 |
异体字 | ???? ???? 叩 |
字形结构 | 独体字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53E3 |
其它编码 | 五笔:kkkk 仓颉:r 郑码:ja 四角:60000 |
笔顺编码 | 251 |
笔顺笔画 | 丨フ一 |
笔顺名称 | 竖 横折 横 |
1.嘴。
2.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海口。
3.特指港口。也特指长城的关口:转口。出口转内销。口外。古北口。
4.行业;系统;专业方向:对口支援。文教口。专业不对口。
5.容器与外面相通的部位:碗口儿。瓶子口儿。
6.指人口:户口。拖家带口。
7.指口味:口重。
8.破裂的地方:裂口。疮口。
9.刀剑等的锋刃:刀卷口了。
10.骡、马、驴等的年龄(因可以由牙齿的状况判断):这匹马六岁口。
11.量词。用于人,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三口人。一口猪。两口缸。
基本字义
口
kǒu ㄎㄡˇ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口腔。口才。口齿。口若悬河。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口。 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港口。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古北口。喜峰口。 破裂的地方:口子。英语 mouth; open end; entrance, gate
德语 Öffnung (S),Mund (S),ZEW für Dinge mit einem Mund , einer Öffnung wie Menschen, Haustiere, Brunnen, Schächte, Kanonen (Zähl),Kou (Eig, Fam),Radikal Nr. 30 = Mund, Öffnung, Eingang, Mündung (S, Sprachw),ZEW für Familienmitglieder (Zähl)
“脂”字共有1个读音: [zhī]
汉字 | 脂 |
---|---|
读音 | [zhī] |
注音 | ㄓ |
部首 | [月] 月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0 部外:6 |
异体字 | ???? 指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8102 |
其它编码 | 五笔:exjg 仓颉:bpa 郑码:qrk 四角:72261 |
笔顺编码 | 3511352511 |
笔顺笔画 | ノフ一一ノフ丨フ一一 |
笔顺名称 | 撇 横折钩 横 横 撇 竖弯钩 竖 横折 横 横 |
1.动物体内或油料植物种子里面的油质:脂肪。油脂。松脂。
2.胭脂:脂粉。
基本字义
脂
zhī ㄓˉ
动物体内或油料植物种子内的油质:脂肪。脂膏。松脂。脂油。香脂。指“胭脂”:脂粉。英语 fat, grease, lard; gre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