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荆棘。泛指丛生的带刺小灌木。
⒈ 荆棘。泛指丛生的带刺小灌木。
引宋 梅尧臣 《和刘原父舍人乐郊诗》:“园荒久不治,道路生棘荆。”
《秦併六国平话》卷中:“朱亥 无谋先惧 秦,要将金寳赂仇人;若非 周霸 真君子, 魏国 城池尽棘荆。”
“棘”字共有1个读音: [jí]
汉字 | 棘 |
---|---|
读音 | [jí] |
注音 | ㄐㄧˊ |
部首 | [木] 木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2 部外:8 |
异体字 | 㯤 ???? ???? ???? ????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68D8 |
其它编码 | 五笔:gmii|smsm 仓颉:dbdb 郑码:flfl 四角:55992 |
笔顺编码 | 125234125234 |
笔顺笔画 | 一丨フ丨ノ丶一丨フ丨ノ丶 |
笔顺名称 | 横 竖 横折钩 竖 撇 点 横 竖 横折钩 竖 撇 捺 |
1.酸枣树,落叶灌木。有刺,果小味酸。种子供药用,治神经衰弱等。树可作嫁接大枣树的砧木。
2.带刺草木的通称:荆棘。
3.刺;扎:棘手。
基本字义
棘
jí ㄐㄧˊ
酸枣树,茎上多刺;泛指有刺的苗木:荆棘。棘手(喻事情难办)。棘刺。棘针。针形的刺:棘皮动物。古同“戟”,兵器。英语 jujube tree; thorns, brambles
德语 Dorn (S),Ji (Eig, Fam)
“荆”字共有1个读音: [jīng]
汉字 | 荆 |
---|---|
读音 | [jīng] |
注音 | ㄐㄧㄥ |
部首 | [艹] 草字头 |
笔画 | 总笔画:9 部外:6 |
异体字 | 荊 ???? ???? ????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繁体字形 | 荊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8346 |
其它编码 | 五笔:agaj 仓颉:tjln 郑码:eaek 四角:42400 |
笔顺编码 | 122113222 |
笔顺笔画 | 一丨丨一一ノ丨丨丨 |
笔顺名称 | 横 竖 竖 横 横 撇 竖 竖 竖钩 |
1.灌木。种类很多。多丛生,枝条柔软,可编筐篓。
2.古时用荆条做成的刑杖:负荆请罪。
3.春秋时楚国也称荆。
基本字义
荆
jīng ㄐㄧㄥˉ
落叶灌木,叶有长柄,掌状分裂,开蓝紫色小花,枝条可编筐篮等(亦称“楚”):紫荆。荆条。荆棘。披荆斩棘。古代用荆条做的刑仗:负荆请罪。中国古代“九州”之一,春秋时楚国别称:荆州。荆璞(喻美质、未经任用的卓越人才)。旧时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拙荆。山荆。荆妻。姓。英语 thorns; brambles; my wife; cane
德语 Brombeersträucher (S),Dornen (S),Jing (Eig, F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