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古代帝王外出,在止宿处插戟为门,称“棘门”。棘,通“戟”。《周礼·天官·掌舍》:“为坛壝宫棘门。”郑玄注引郑司农曰:“棘门,以戟为门。”又古代宫门插戟,故亦为宫门的别称。
⒉ 古地名。故址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
⒊ 指棘门军。
⒈ 古代帝王外出,在止宿处插戟为门,称“棘门”。棘,通“戟”。
引《周礼·天官·掌舍》:“为坛壝宫棘门。”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棘门,以戟为门。”
又古代宫门插戟,故亦为宫门的别称。 《战国策·楚策四》:“楚考烈王 崩, 李园 果先入,置死士,止於棘门之内。”
⒉ 古地名。故址在今 陕西省 咸阳市 东北。
引《史记·绛侯周勃世家》:“祝兹侯 徐厉 为将军,军 棘门。”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三》:“﹝ 咸阳 ﹞外郭有 都门,有 棘门。徐广 曰:‘ 棘门 在 渭 北。’ 孟康 曰:‘在 长安 北, 秦 时宫门也。’”
⒊ 指 棘门 军。参见“棘门军”。
引吴梅 《题天香石砚室棋谱》诗:“四大家法半沦亡, 棘门 灞上 真儿戏。”
⒈ 旧时在帝王住宿处门口插戟守卫,称为「棘门」。后用于指宫门。
引《周礼·天官·掌舍》:「为坛壝宫棘门,为帷宫设旌门。」
《战国策·楚策四》:「楚考烈王崩,李园果先入,置死士,止于棘门之内。」
“棘”字共有1个读音: [jí]
汉字 | 棘 |
---|---|
读音 | [jí] |
注音 | ㄐㄧˊ |
部首 | [木] 木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2 部外:8 |
异体字 | 㯤 ???? ???? ???? ????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68D8 |
其它编码 | 五笔:gmii|smsm 仓颉:dbdb 郑码:flfl 四角:55992 |
笔顺编码 | 125234125234 |
笔顺笔画 | 一丨フ丨ノ丶一丨フ丨ノ丶 |
笔顺名称 | 横 竖 横折钩 竖 撇 点 横 竖 横折钩 竖 撇 捺 |
1.酸枣树,落叶灌木。有刺,果小味酸。种子供药用,治神经衰弱等。树可作嫁接大枣树的砧木。
2.带刺草木的通称:荆棘。
3.刺;扎:棘手。
基本字义
棘
jí ㄐㄧˊ
酸枣树,茎上多刺;泛指有刺的苗木:荆棘。棘手(喻事情难办)。棘刺。棘针。针形的刺:棘皮动物。古同“戟”,兵器。英语 jujube tree; thorns, brambles
德语 Dorn (S),Ji (Eig, F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