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进献善言。
⒈ 进献善言。
引《书·说命上》:“命之曰,朝夕纳诲,以辅台德。”
孔 传:“言当纳諫诲直辞,以辅我德。”
蔡沉 集传:“朝夕纳诲者,无时不进善言也。”
《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必有三老五更,以崇至敬,乞言纳诲,著在惇史。”
唐 元稹 《萧俛等加勋制》:“王功曰勋,兹用报汝,尚克纳诲,毋忘协心。”
《明史·张居正传》:“先生有师保之责,与诸臣异。其为我朝夕纳诲,以辅台德,用终先帝凭几之谊。”
“纳”字共有1个读音: [nà]
汉字 | 纳 |
---|---|
读音 | [nà] |
注音 | ㄋㄚˋ |
部首 | [纟] 绞丝旁 |
笔画 | 总笔画:7 部外:4 |
异体字 | 納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繁体字形 | 納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7EB3 |
其它编码 | 五笔:xmwy 仓颉:vmob 郑码:zlod 四角:24127 |
笔顺编码 | 5512534 |
笔顺笔画 | フフ一丨フノ丶 |
笔顺名称 | 撇折 撇折 提 竖 横折钩 撇 点 |
1.收进来;放进来:出纳。闭门不纳。
2.接受:纳降。采纳。
3.享受:纳凉。
4.放进去:纳入正轨。
5.交付(捐税、公粮等):纳税。纳粮。
6.姓。
7.缝纫方法,在鞋底、袜底等上面密密地缝,使它结实耐磨:纳鞋底子。
纳
(納)
nà ㄋㄚˋ
收入,放进:出纳。藏污纳垢。 接受:采纳。笑纳。纳谏。 享受:纳福。纳凉。 缴付:纳税。 补缀,缝补;现多指密密地缝:纳鞋底。 姓。英语 admit, take, receive, accept
德语 akzeptieren, annehmen, genießen (V),bezahlen, entrichten (V),Na (Eig, Fam)
“诲”字共有1个读音: [huì]
汉字 | 诲 |
---|---|
读音 | [huì] |
注音 | ㄏㄨㄟˋ |
部首 | [讠] 言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9 部外:7 |
异体字 | 誨 ????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繁体字形 | 誨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8BF2 |
其它编码 | 五笔:ytxu|ytxy 仓颉:ivowy 郑码:smzy 四角:38757 |
笔顺编码 | 453155414 |
笔顺笔画 | 丶フノ一フフ丶一丶 |
笔顺名称 | 点 横折提 撇 横 竖折/竖弯 横折钩 点 横 点 |
教导;诱导:教诲。诲人不倦。
基本字义
诲
(誨)
huì ㄏㄨㄟˋ
◎ 教导,明示:教诲。诲人不倦。
英语 teach, instruct; encourage, urge
德语 instruieren, beleh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