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犯法作乱的坏人。
例寇贼奸宄。——《书·舜典》
德刑不立,奸究并至。——《左传·成公十七年》
英evildoer; malefactor;
⒈ 亦作“姦轨”。亦作“奸宄”。
⒉ 违法作乱的事情。
引《书·舜典》:“蛮夷猾 夏,寇贼姦宄。”
孔 传:“在外曰姦,在内曰宄。”
孔颖达 疏:“又有强寇刼贼外姦内宄者为害甚大。”
周秉钧 易解:“此言中国受蛮夷之影响而发生强取财物、杀害人民、为乱于内外之事。”
《左传·成公十七年》:“臣闻乱在外为姦,在内为轨。御姦以德,御轨以刑……德刑不立,姦轨并至。”
陆德明 释文:“轨,本又作宄。”
唐 陈子昂 《上军国机要事》:“遂令纲纪日废,奸宄滋多。”
毛泽东 《陕甘宁边区政府、第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布告》:“凡未经本府或本处同意并取得本府或本处的证明文件,而从外面进入边区境内停留活动之人,不论其活动的事务属于何项,一律禁止,以防假冒,而杜奸宄。”
⒊ 指违法作乱的人。
引《史记·吴王濞列传》:“絶先帝功臣,进任姦宄,詿乱天下,欲危社稷。”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禁断淫祀,姦宄逃窜,郡界肃然。”
《明史·花茂传》:“广东 南边大海,姦宄出没。”
⒋ 指劫夺。
引《书·牧誓》:“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俾暴虐于百姓,以姦宄于 商 邑。”
孔颖达 疏:“姦宄,谓劫夺。”
《新唐书·刘晏传》:“东垣、厎柱,澠池、北河 之间六百里,戍逻久絶,夺攘姦宄,夹 河 为藪。”
⒌ 奸诈不法。
引《后汉书·蔡邕传》:“而羣聚山陵,假名称孝,行不隐心,义无所依,至有姦轨之人,通容其中。”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珠利耶国》:“气序温暑,风俗姦宄。”
《明史·高弘图传》:“请禁奸宄小人借端妄言,脱罪侥倖。”
刘师培 《论中国古代财政国有之弊》:“宋 代于姦宄之臣,恒籍其产为官田。”
⒈ 犯法作乱。也作「奸宄」。
引《明史·卷二七四·高弘图传》:「请禁奸宄小人借端妄言,脱罪侥幸。」
⒉ 犯法作乱的人。也作「奸宄」。
引《文明小史·第四二回》:「盘查奸宄,本是他警察局的义务。」
英语evildoer, malefactor
“奸”字共有1个读音: [jiān]
汉字 | 奸 |
---|---|
读音 | [jiān] |
注音 | ㄐㄧㄢ |
部首 | [女] 女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6 部外:3 |
异体字 | ???? ???? 姦 姧 ???? ???? ????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繁体字形 | 姦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5978 |
其它编码 | 五笔:vfh 仓颉:vmj 郑码:zmae 四角:41440 |
笔顺编码 | 531112 |
笔顺笔画 | フノ一一一丨 |
笔顺名称 | 撇点 撇 横 横 横 竖 |
1.奸诈:奸笑。奸计。老奸巨猾。
2.不忠于国家或君主的:奸臣。
3.出卖国家、民族或阶级利益的人:汉奸。内奸。为党除奸。
4.自私;取巧:藏奸耍滑。这个人才奸哪,躲躲闪闪不肯出力。
5.奸淫:通奸。强奸。
奸
jiān ㄐㄧㄢˉ
阴险,虚伪,狡诈:奸人。奸狡。奸刁。奸佞。奸雄。奸智(为非作歹的心计)。藏(cáng )奸。 不忠于国家或自己一方的人:奸细。内奸。 男女发生不正当的性行为:奸淫。强奸(亦指统治者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民,如“奸奸民意”)。通奸。英语 crafty, villainous, false
德语 Verräter (S)
“宄”字共有1个读音: [guǐ]
汉字 | 宄 |
---|---|
读音 | [guǐ] |
注音 | ㄍㄨㄟˇ |
部首 | [宀] 宝盖头 |
笔画 | 总笔画:5 部外:2 |
异体字 | ???? ???? ???? ???? |
字形结构 | 上下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5B84 |
其它编码 | 五笔:pvb 仓颉:jkn 郑码:wdqy 四角:30417 |
笔顺编码 | 44535 |
笔顺笔画 | 丶丶フノフ |
笔顺名称 | 点 点 横撇/横钩 撇 横折弯钩/横斜钩 |
坏人:奸~。
基本字义
宄
guǐ ㄍㄨㄟˇ
奸邪、作乱。《说文解字》:“宄,奸也。外为盗,内为宄。”泛指坏人、歹徒。《三国志·卷四十七·吴书·吴主权传》:“况今奸宄竞逐,豺狼满道。”英语
a traitor; a villain
德语 Verräter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