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高卓的行迹。
⒉ 犹高蹈。指隐逸。
⒈ 高卓的行迹。
引《三国志·蜀志·谯周传》“周 三子”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晋阳秋》:“桓温 平 蜀,表荐 秀 曰……‘有洗耳投渊以振玄邈之风,亦有秉心矫迹以惇在三之节。’”
晋 陆机 《吴王郎中时从梁陈》诗:“在昔蒙嘉运,矫迹入 崇贤。”
《文选·江淹<杂体诗·效陆机“羁宦”>》:“服义追上列,矫迹厕宫臣。”
刘良 注:“上列,谓 牧乘、相如 ……等,言我举迹厕于数人之门。”
⒉ 犹高蹈。指隐逸。
引唐 陈子昂 《洪厓子<鸾鸟诗>序》:“洪厓子 遁我玄魁,賁其默行,矫迹 汾水,习隐 洛阳。”
“矫”字共有2个读音: [jiǎo] [jiáo]
汉字 | 矫 |
---|---|
读音 | [jiǎo][jiáo] |
注音 | ㄐㄧㄠˇ|ㄐㄧㄠˊ |
部首 | [矢] 矢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1 部外:6 |
异体字 | 矯 ????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繁体字形 | 矯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77EB |
其它编码 | 五笔:tdtj 仓颉:okhkl 郑码:magn 四角:82828 |
笔顺编码 | 31134313432 |
笔顺笔画 | ノ一一ノ丶ノ一ノ丶ノ丨 |
笔顺名称 | 撇 横 横 撇 点 撇 横 撇 捺 撇 竖 |
[jiǎo]
1.把弯曲的弄直;纠正:矫正。
2.强壮;勇敢:矫健。
3.假托:矫命。
[jiáo]〔矫情〕〈方〉强词夺理,无理取闹:别太矫。情(qing)。
基本字义
矫
(矯)
jiǎo ㄐㄧㄠˇ
纠正,把弯曲的弄直:矫正。矫形。矫治。矫世(矫正世俗)。矫情(故意违反常态,表示与众不同)。矫枉过正。假托:矫命。矫诏。矫虔(官吏假托上命掠夺百姓的财物)。强壮,勇武:矫健。矫捷。矫矫(a.勇武的样子;b.出众的样子)。姓。其它字义
矫
(矯)
jiáo ㄐㄧㄠˊ
◎ 〔矫情〕方言,指强词夺理,无理取闹,如“这个人太矫矫”,(“情”读轻声)。
英语 correct, rectify, straighten out
德语 verbergen, verhehlen ,Jiao (Eig, Fam)
“迹”字共有1个读音: [jì]
汉字 | 迹 |
---|---|
读音 | [jì] |
注音 | ㄐㄧˋ |
部首 | [辶] 走之旁 |
笔画 | 总笔画:9 部外:6 |
异体字 | ???? ???? 蹟 跡 脔 䢌 䟱 ???? |
字形结构 | 半包围结构 |
繁体字形 | 跡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8FF9 |
其它编码 | 五笔:yopi 仓颉:yylc 郑码:snow 四角:30303 |
笔顺编码 | 413234454 |
笔顺笔画 | 丶一ノ丨ノ丶丶フ丶 |
笔顺名称 | 点 横 撇 竖钩 撇 点 点 横折折撇 捺 |
1.留下的印子;痕迹:足迹。血迹。笔迹。踪迹。
2.前人遗留的事物(主要指建筑或器物):古迹。陈迹。事迹。史迹。
3.形迹:迹近违抗(行动近乎违背、抗拒上级指示)。
基本字义
迹
jì ㄐㄧˋ
脚印:踪迹。足迹。血迹。笔迹。 物体遗留下的印痕:印迹。 前人遗留下的事物:古迹。实迹。 追寻踪迹:“汉求将军急,迹且至臣家”。 据实迹考知:“迹汉功臣,亦皆割符世爵”。英语 traces, impressions, footprints
德语 anreißen, zensieren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