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寄食;求食。
⒈ 寄食;求食。
引《列子·说符》:“有贫者,常乞於城市。城市患其亟也,众莫之与。遂适 田氏 之厩,从马医作役而假食。”
晋 王嘉 《拾遗记·秦始皇》:“二人每假食於路,剥树皮编以为书帙,以盛天下良书。”
苏曼殊 《断红零雁记》第二七章:“余等暂与 潮儿 为别,遂向 雪梅 故乡而去,陆行假食,凡七昼夜,始抵 黄叶村。”
⒈ 乞食。
引《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月不绝。」
“假”字共有2个读音: [jiǎ] [jià]
汉字 | 假 |
---|---|
读音 | [jiǎ][jià] |
注音 | ㄐㄧㄚˇ|ㄐㄧㄚˋ |
部首 | [亻] 单人旁 |
笔画 | 总笔画:11 部外:9 |
异体字 | 叚 仮 ???? |
字形结构 | 左中右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5047 |
其它编码 | 五笔:wnhc 仓颉:orse 郑码:nxxx 四角:27247 |
笔顺编码 | 32512115154 |
笔顺笔画 | ノ丨フ一丨一一フ一フ丶 |
笔顺名称 | 撇 竖 横折 横 竖 横 横 横折 横 横撇/横钩 捺 |
[jiǎ]
1.虚伪的;不真实的;伪造的;人造的(跟“真”相对):假话。假发。假山。假证件。假仁假义。
2.假定:假设。假说。
3.假如:假若。假使。
4.借用:久假不归。假公济私。不假思索。
5.姓。
[jià]按照规定或经过批准暂时不工作或不学习的时间:请假。暑假。病假。婚假。春节有三天假。
基本字义
假
jiǎ ㄐㄧㄚˇ
不真实的,不是本来的,与“真”相对:假山。假话。假冒。假释。假死。虚假。真假。弄虚作假。借用,利用:假借。假货。假道(借路)。假手(利用他人为自己办事)。假公济私。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假名〕日本文所用的字母,多借用汉字的偏旁。楷书称“片假假”,草书称“平假假”。据理推断,有待验证的:假设。假使。假令。假如。假若。其它字义
假
jià ㄐㄧㄚˋ
◎ 照规定或经请求批准暂时离开工作或学习场所:假日。假条。病假。
英语 falsehood, deception; vacation
德语 leihen (V),falsch, künstlich (Adj),Ferien, Semesterferien (S)
“食”字共有3个读音: [shí] [sì] [yì]
汉字 | 食 |
---|---|
读音 | [shí][sì][yì] |
注音 | ㄕˊ|ㄙˋ|ㄧˋ |
部首 | [飠] 食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9 部外:1 |
异体字 | 蝕 飠 ???? ???? ???? ???? ???? 饣 飼 ???? ???? ???? |
字形结构 | 上下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98DF |
其它编码 | 五笔:wyve|wyvu 仓颉:oiav 郑码:ox 四角:80732 |
笔顺编码 | 344511534 |
笔顺笔画 | ノ丶丶フ一一フノ丶 |
笔顺名称 | 撇 捺 点 横折 横 横 竖提 撇 点 |
[shí]
1.吃。特指吃饭:食肉。废寝忘食。
2.吃的东西:面食。小鸡觅食。丰衣足食。
3.供食用或调味用的:食糖。食盐。
4.人所见到的日、月亏缺或完全看不到的现象:日食。月食。
[sì]拿东西给人吃。
[yì]用于人名,如郦食其(jī)(汉朝人)。
基本字义
食
shí ㄕˊ
吃:食肉。食欲。 吃的东西:食品。粮食。零食。丰衣足食。 俸禄:“君子谋道不谋食”。 日月亏缺或完全不见的现象:日食。月食。其它字义
食
sì ㄙˋ
◎ 拿东西给人吃:食母(乳母)。
其它字义
食
yì ㄧˋ
◎ 用于人名:郦食其(jī)(中国汉代人)。
英语 eat; meal; food; KangXi radical number 184
德语 essen, speisen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