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禁火的意思

jìnhuǒ

禁火


拼音jìn huǒ
注音ㄐ一ㄣˋ ㄏㄨㄛˇ

词语解释

禁火[ jìn huǒ ]

⒈  禁止烟火。

fasting;

引证解释

⒈  谓管制燃火以防灾。

《后汉书·廉范传》:“成都 民物丰盛,邑宇逼侧,旧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灾,而更相隐蔽,烧者日属, 范 乃毁削先令,但严使储水而已,百姓为便,乃歌之曰:‘ 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袴。’”

⒉  旧俗寒食停炊称“禁火”。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
唐 郭郧 《寒食寄李补阙》诗:“万井閭阎皆禁火,九原松柏自生烟。”
《东周列国志》第三回:“至今 太原、上党、西河、雁门 各处,每岁冬至后一百五日,预作乾糒,以冷水食之,谓之‘禁火’。”

⒊  皇宫中的烟火。

唐 曹唐 《三年冬大礼》诗之四:“禁火曙然烟焰褭,宫衣寒拂雪花轻。”

国语辞典

禁火[ jìn huǒ ]

⒈  严禁升火。

《后汉书·卷三一·廉范传》:「旧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灾。……百姓为便,乃歌之曰:『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

⒉  禁止炊爨。南朝梁·宗懔唐·郭郧〈寒食寄李补阙〉诗:「万井闾阎皆禁火,九原松柏自生烟。」也作「禁烟」。

《荆楚岁时记·二月》:「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

⒊  皇宫中的烟火。

唐·曹唐〈三年冬大礼〉诗五首之四:「禁火曙然烟焰褭,宫衣寒拂雪花轻。」

“禁”字共有2个读音: [jīn]   [jìn]  

禁

汉字
读音[jīn][jìn]
注音ㄐㄧㄣ|ㄐㄧㄣˋ
部首[示]  示字旁
笔画总笔画:13 部外:8
异体字
字形结构上下结构
统一编码基本区 U+7981
其它编码五笔:ssfi 仓颉:ddmmf 郑码:ffbk 四角:44901
笔顺编码1234123411234
笔顺笔画一丨ノ丶一丨ノ丶一一丨ノ丶
笔顺名称 横 竖 撇 点 横 竖 撇 捺 横 横 竖钩 撇 点

“禁”字的意思

[jìn]

1.明令取消;制止:严禁走私。

2.拘押:监禁。

3.法律或习惯所不允许的事:犯禁。违禁物品。

4.皇帝的住处:宫禁。紫禁城。

[jīn]

1.受得住;耐(用):禁得起考验。这件衣服禁穿。

2.忍住:不禁大笑。

“禁”字的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jīn ㄐㄧㄣˉ

受得住,耐久:禁受。禁得住。禁不起。弱不禁风。 忍耐,制止:不禁笑起来。

其它字义

jìn ㄐㄧㄣˋ

不许,制止:禁止。禁绝。禁书。禁令。禁赌。禁欲。禁锢。 法律或习惯上制止的事:犯禁。违禁品。 拘押:囚禁。监禁。禁闭。 古代称帝王的地方:宫禁。禁苑。禁卫。禁军(古代指保卫京城或宫廷的军队)。 不能随便通行的地方:禁地。禁区。 避忌:禁忌。

英语 restrict, prohibit, forbid

德语 aushalten, ertragen (V)​,untersagen, verbieten (V)

“火”字共有1个读音: [huǒ]  

火

汉字
读音[huǒ]
注音ㄏㄨㄛˇ
部首[火]  火字旁
笔画总笔画:4 部外:0
异体字 夥 灬 煷 ????
字形结构独体字
统一编码基本区 U+706B
其它编码五笔:oooo 仓颉:f 郑码:uo 四角:90800
笔顺编码4334
笔顺笔画丶ノノ丶
笔顺名称 点 撇 撇 捺

“火”字的意思

1.燃烧,物质燃烧时所发出的光和焰:火力。火烛。火源。火焰。烟火。火中取栗(喻为别人冒险出力,而自己吃亏上当,毫无所获)。

2.紧急:火速。十万火急。

3.指枪炮弹药等:火药。火炮。

4.发怒,怒气:火暴。火性。

5.中医指发炎、红肿、烦躁等的病因:肝火。毒火攻心。

6.形容红色的:火红。火腿。

7.古代军队组织,一火十个人。

8.姓。

“火”字的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huǒ ㄏㄨㄛˇ

燃烧,物质燃烧时所发出的光和焰:火力。火烛。火源。火焰。烟火。火中取栗(喻为别人冒险出力,而自己吃亏上当,毫无所获)。紧急:火速。十万火急。指枪炮弹药等:火药。火炮。发怒,怒气:火暴。火性。中医指发炎、红肿、烦躁等的病因:肝火。毒火攻心。形容红色的:火红。火腿。古代军队组织,一火十个人。姓。

英语 fire, flame; burn; anger, rage

德语 Feuer (S, Chem)​,Radikal Nr. 86 = Feuer, Flamme, Feuerwaffe, glühend, eilig, Zorn, Ärger (Variante: 灬)

词语首拼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