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古“九州”之一。在荆山、衡山之间。汉为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约相当于今湘鄂二省及豫桂黔粤的一部分;汉末以后辖境渐小。东晋定治江陵(现属湖北),为当时及南朝长江中游重镇。明清置府,后废。
⒉ 唐韩朝宗曾任荆州长史,为时人所推重,称韩荆州。见唐李白《与韩荆州书》。后因以“荆州”称己所推重之士。
⒈ 古“九州”之一。在 荆山、衡山 之间。 汉 为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约相当于今 湘 鄂 二省及 豫 桂 黔 粤 的一部分; 汉 末以后辖境渐小。 东晋 定治 江陵 (现属 湖北 ),为当时及 南朝 长江 中游重镇。 明 清 置府,后废。参阅《读史方舆纪要》卷七八、《嘉庆一统志》卷三四四。
引《书·禹贡》:“荆 及 衡阳 惟 荆州。”
⒉ 唐 韩朝宗 曾任 荆州 长史,为时人所推重,称 韩荆州。见 唐 李白 《与韩荆州书》。后因以“荆州”称己所推重之士。参见“识荆”。
引明 章懋 《与张都运吉》书:“愿识荆州,为日久矣!”
⒈ 地名:(1) 古九州之一。今湖南、湖北及四川旧遵义、重庆二府,贵州旧思南、铜仁、思州、石阡等府,及广西的全县、广东的连县,皆属其地。(2) 湖北省旧府名。明、清时设置,治所在今江陵县。今湖北省宜都县到监利县的长江流域为其辖境。(3) 汉所置的十三刺史部之一。地处长江中游,三国至南北朝时代是政治、军事的重地。辖地约今湖北湖南两省及河南省西南部。
“荆”字共有1个读音: [jīng]
汉字 | 荆 |
---|---|
读音 | [jīng] |
注音 | ㄐㄧㄥ |
部首 | [艹] 草字头 |
笔画 | 总笔画:9 部外:6 |
异体字 | 荊 ???? ???? ????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繁体字形 | 荊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8346 |
其它编码 | 五笔:agaj 仓颉:tjln 郑码:eaek 四角:42400 |
笔顺编码 | 122113222 |
笔顺笔画 | 一丨丨一一ノ丨丨丨 |
笔顺名称 | 横 竖 竖 横 横 撇 竖 竖 竖钩 |
1.灌木。种类很多。多丛生,枝条柔软,可编筐篓。
2.古时用荆条做成的刑杖:负荆请罪。
3.春秋时楚国也称荆。
基本字义
荆
jīng ㄐㄧㄥˉ
落叶灌木,叶有长柄,掌状分裂,开蓝紫色小花,枝条可编筐篮等(亦称“楚”):紫荆。荆条。荆棘。披荆斩棘。古代用荆条做的刑仗:负荆请罪。中国古代“九州”之一,春秋时楚国别称:荆州。荆璞(喻美质、未经任用的卓越人才)。旧时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拙荆。山荆。荆妻。姓。英语 thorns; brambles; my wife; cane
德语 Brombeersträucher (S),Dornen (S),Jing (Eig, Fam)
“州”字共有1个读音: [zhōu]
汉字 | 州 |
---|---|
读音 | [zhōu] |
注音 | ㄓㄡ |
部首 | [川] 川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6 部外:3 |
异体字 | ???? ???? ???? ???? ???? 洲 ???? |
字形结构 | 独体字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5DDE |
其它编码 | 五笔:ytyh 仓颉:ilil 郑码:vdnd 四角:32000 |
笔顺编码 | 434242 |
笔顺笔画 | 丶ノ丶丨丶丨 |
笔顺名称 | 点 撇 点 竖 点 竖 |
1.旧时行政区划单位。现在有的地方还保留这样的名称,如杭州、苏州。
2.指少数民族的自治州。在省或自治区之下,县之上。
基本字义
州
zhōu ㄓㄡˉ
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所辖地区的大小历代不同(后多用于地名):州县。杭州。中国一种民族自治行政区划:海南省黎族苗族自治州。英语 administrative pision, state
德语 Land, Region (S),Staat (S),Zhou (Eig, F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