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春秋时的楚国与吴国,后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
⒉ 汉初封建的九个同姓诸侯国之一。
⒈ 春秋 时的 楚国 与 吴国,后泛指 长江 中下游地区。
引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荆 吴 郑 卫 之声,《韶》《濩》《武》《象》之乐。”
晋 陆机 《辩亡论上》:“﹝ 孙权 ﹞谋无遗諝,举不失策,故遂割据山川,跨制 荆 吴,而与天下争衡矣。”
唐 李群玉 《洞庭驿楼雪夜宴集》诗:“目穷 衡 巫 表,兴尽 荆 吴 秋。”
⒉ 汉 初封建的九个同姓诸侯国之一。
引《汉书·诸侯王表》:“东带 江 湖,薄 会稽,为 荆吴。”
颜师古 注:“文颖 曰:‘即今 吴 也。 高帝 六年为 荆国,十年更名 吴。’ 荆吴,同是一国也。”
“荆”字共有1个读音: [jīng]
汉字 | 荆 |
---|---|
读音 | [jīng] |
注音 | ㄐㄧㄥ |
部首 | [艹] 草字头 |
笔画 | 总笔画:9 部外:6 |
异体字 | 荊 ???? ???? ????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繁体字形 | 荊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8346 |
其它编码 | 五笔:agaj 仓颉:tjln 郑码:eaek 四角:42400 |
笔顺编码 | 122113222 |
笔顺笔画 | 一丨丨一一ノ丨丨丨 |
笔顺名称 | 横 竖 竖 横 横 撇 竖 竖 竖钩 |
1.灌木。种类很多。多丛生,枝条柔软,可编筐篓。
2.古时用荆条做成的刑杖:负荆请罪。
3.春秋时楚国也称荆。
基本字义
荆
jīng ㄐㄧㄥˉ
落叶灌木,叶有长柄,掌状分裂,开蓝紫色小花,枝条可编筐篮等(亦称“楚”):紫荆。荆条。荆棘。披荆斩棘。古代用荆条做的刑仗:负荆请罪。中国古代“九州”之一,春秋时楚国别称:荆州。荆璞(喻美质、未经任用的卓越人才)。旧时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拙荆。山荆。荆妻。姓。英语 thorns; brambles; my wife; cane
德语 Brombeersträucher (S),Dornen (S),Jing (Eig, Fam)
“吴”字共有1个读音: [wú]
汉字 | 吴 |
---|---|
读音 | [wú] |
注音 | ㄨˊ |
部首 | [口] 口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7 部外:4 |
异体字 | 吞 吳 呉 ???? ???? ???? |
字形结构 | 上下结构 |
繁体字形 | 吳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5434 |
其它编码 | 五笔:kgdu 仓颉:rmk 郑码:jagd 四角:60804 |
笔顺编码 | 2511134 |
笔顺笔画 | 丨フ一一一ノ丶 |
笔顺名称 | 竖 横折 横 横 横 撇 捺 |
1.周朝国名(?—前473)。在今江苏、安徽、浙江一带,建都于吴(今江苏苏州)。公元前473年为越所灭。
2.朝代名。1.三国之一(222—280)。孙权建立。在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一带,建都建业(今南京),国号吴,也称孙吴或东吴。为晋所灭。2.十国之一(902—937)。杨行密建立。建都广陵(今江苏扬州)。为南唐所灭。
吴
(吳)
wú ㄨˊ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后扩展至淮河下游一带:吴钩(古代吴地出产的一种弯刀,后泛指锋利的刀剑)。吴越同舟(喻过去的仇人由于当前利害一致而成为朋友)。 中国东汉末年三国之一:吴下阿蒙(喻原先学识粗浅的人)。 泛指中国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吴语。吴牛喘月(喻见到类似事物就胆怯害怕起来)。 姓。英语 name of warring state; surname
德语 Wu (Eig, Fam),Provinz in Jiang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