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佛教指受戒的人所内含的不受邪恶侵染的功能。
⒈ 佛教指受戒的人所内含的不受邪恶侵染的功能。参阅《释氏要览》卷上。
引唐 白居易 《题道宗上人十韵》:“精洁霑戒体,闲澹藏禪味。”
明 汪廷讷 《狮吼记·住锡》:“常将戒体薰,看我袈裟不动,蒲团安稳。”
清 龚自珍 《寒夜读归佩珊夫人赠诗怃然和之》:“魔女不知侵戒体,天花容易陨灵根。”
⒈ 佛教用语。指受戒者接受戒法之后,产生一种防非止恶的功能。
引《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上一下》:「戒体者,所谓纳圣法于心胸。」
唐·白居易〈题道宗上人十韵〉:「精洁霑戒体,闲淡藏禅味。」
“戒”字共有1个读音: [jiè]
汉字 | 戒 |
---|---|
读音 | [jiè] |
注音 | ㄐㄧㄝˋ |
部首 | [戈] 戈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7 部外:3 |
异体字 | 誡 ???? ???? ???? ???? |
字形结构 | 半包围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6212 |
其它编码 | 五笔:aak 仓颉:it 郑码:hme 四角:53400 |
笔顺编码 | 1132534 |
笔顺笔画 | 一一ノ丨フノ丶 |
笔顺名称 | 横 横 撇 竖 斜钩 撇 点 |
1.防备;警惕:戒心。戒备。戒骄戒躁。
2.同“诫”。
3.戒除:戒烟。戒毒。他把酒戒了。
4.指禁止做的事情:开戒。杀戒。
5.佛教戒律:受戒。
6.戒指:钻戒。
7.姓。
基本字义
戒
jiè ㄐㄧㄝˋ
防备:戒心。戒备。戒严。戒骄戒躁。 革除不良嗜好:戒除。戒烟。 佛教律条,泛指禁止做的事:戒刀。戒尺。斋戒。 准备:戒途。戒装。 古同“界”,界限。英语 warn, caution, admonish
德语 Ring, Fingerring (S),sich etwas abgewöhnen (z.B. Rauchen etc.) (V),sich vor etwas hüten (V),warnen vor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