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唐宋婚俗之一。
⒈ 唐 宋 婚俗之一。
引《新五代史·杂传·刘岳》:“初, 郑餘庆 尝採 唐 士庶吉凶书疏之式,杂以当时家人之礼,为《书仪》两卷……其婚礼亲迎,有女坐壻鞍合髻之説,尤为不经。”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刘岳 《书仪》,婚礼有‘女坐壻之马鞍,父母为之合髻’之礼。”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娶妇》:“凡娶媳妇……男左女右,留少头髮,二家出疋段、釵子、木梳、头鬚之类,谓之‘合髻’。”
⒈ 宋元时婚俗中的结发仪式。
引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五·娶妇》:「男左女右,留少头发,二家出疋段、钗子、木梳、头须之类,谓之『合髻』。」
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〇·嫁娶》:「次男左女右结发,名曰合髻。」
“髻”字共有1个读音: [jì]
汉字 | 髻 |
---|---|
读音 | [jì] |
注音 | ㄐㄧˋ |
部首 | [髟] 鬓字头 |
笔画 | 总笔画:16 部外:6 |
异体字 | 䦇 結 ???? ???? |
字形结构 | 上下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9AFB |
其它编码 | 五笔:defk 仓颉:shgr 郑码:chbj 四角:72601 |
笔顺编码 | 1211154333121251 |
笔顺笔画 | 一丨一一一フ丶ノノノ一丨一丨フ一 |
笔顺名称 | 横 竖 横 横 横 撇折 点 撇 撇 撇 横 竖 横 竖 横折 横 |
在头顶或脑后盘成各种形状的头发:发髻。抓髻。蝴蝶儿髻。
基本字义
髻
jì ㄐㄧˋ
◎ 盘在头顶或脑后的发结:髻丫。髻鬟。发髻。
英语 hair rolled up in a bun, topknot
德语 Haarknoten, Dutt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