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寒温的意思

hánwēn

寒温


拼音hán wēn
注音ㄏㄢˊ ㄨㄣ

繁体寒溫

词语解释

寒温[ hán wēn ]

⒈  冷暖。

⒉  指问候冷暖起居。

⒊  中医指两种药性,寒性或温性。

引证解释

⒈  冷暖。

《晏子春秋·谏下十三》:“故 鲁 工不知寒温之节,轻重之量,以害正生,其罪一也。”
《汉书·京房传》:“其説长於灾变,分六十四卦,更直日用事,以风雨寒 温为 候。”
唐 元稹 《祭翰林白学士太夫人文》:“﹝太夫人﹞减旨甘之直,续盐酪之资,寒温必服,药饵必时。”
宋 司马光 《和始平公见寄》诗:“违离詎几时,风色变寒温。”

⒉  指问候冷暖起居。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忽有客通名诣 瞻,寒温毕,聊谈名理。”
元 尚仲贤 《柳毅传书》第三折:“施礼罢,叙寒温。”
《红楼梦》第一〇五回:“众亲友也有认得 赵堂官 的,见他仰着脸不大理人,只拉着 贾政 的手笑着説了几句寒温的话。”
管桦 《将军河》第一部第四一章:“﹝ 董士清 ﹞不自然地呲着牙,满口寒温:‘诸位冷不冷啊?辛苦啦!’”

⒊  中医指两种药性,寒性或温性。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序例·神农本经名例》:“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
注引 宗奭 曰:“寒、热、温、凉,是药之性。”
鲁迅 《二心集·“好政府主义”》:“因为自三民主义以至无政府主义,无论它性质的寒温如何,所开的究竟还是药名。”

国语辞典

寒温[ hán wēn ]

⒈  冷暖。

《晏子春秋·内篇·谏下》:「故鲁工不知寒温之节,轻重之量,以害正生。」
《后汉书·卷四九·仲长统传》:「苟目能辩色,耳能辩声,口能辩味,体能辩寒温者,将皆以修絜为讳恶。」

⒉  见面时彼此问候生活起居,或泛谈气候寒暖等的应酬话。梁·吴均也作「寒暄」、「暄凉」。

《续齐谐记·阳羡书生》:「仍与彦叙寒温,书生卧欲觉。」
《红楼梦·第九二回》:「彼此相见,叙些寒温。」

“寒”字共有1个读音: [hán]  

寒

汉字
读音[hán]
注音ㄏㄢˊ
部首[宀]  宝盖头
笔画总笔画:12 部外:9
异体字 ???? ???? ???? ???? ???? 㥶
字形结构上下结构
统一编码基本区 U+5BD2
其它编码五笔:pfju|pawu 仓颉:jtcy 郑码:wdot 四角:30303
笔顺编码445112213444
笔顺笔画丶丶フ一一丨丨一ノ丶丶丶
笔顺名称 点 点 横撇/横钩 横 横 竖 竖 横 撇 捺 点 点

“寒”字的意思

1.冷(跟“暑”相对):寒冬。寒风。天寒地冻。受了一点寒。

2.害怕;畏惧:心寒。胆寒。

3.穷困:贫寒。

4.姓。

“寒”字的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hán ㄏㄢˊ

冷,与“暑”相对:寒冬。寒色。寒衣。寒冽。寒带。寒战。寒噤。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不生火做饭,也有的地区把清明当作“寒食”)。寒喧。寒来暑往。唇亡齿寒。害怕:寒心。穷困,有时用作谦辞:寒门。寒伧。寒舍。寒窗(喻艰苦的学习环境)。寒酸。寒士(旧指贫穷的读书人)。

英语 cold, wintry, chilly

德语 kalt (Adv)

“温”字共有1个读音: [wēn]  

温

汉字
读音[wēn]
注音ㄨㄣ
部首[氵]  三点水
笔画总笔画:12 部外:9
异体字 溫 昷 ???? ????
字形结构左右结构
繁体字形
统一编码基本区 U+6E29
其它编码五笔:ijlg 仓颉:eabt 郑码:vklk 四角:36112
笔顺编码441251125221
笔顺笔画丶丶一丨フ一一丨フ丨丨一
笔顺名称 点 点 提 竖 横折 横 横 竖 横折 竖 竖 横

“温”字的意思

1.不冷不热;暖:温带。温泉。

2.温度:体温。高温。低温。

3.稍微加热:温一锅水。

4.复习:温课。

5.性情平和:温和。温柔。

6.同“瘟”。

“温”字的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wēn ㄨㄣˉ

不冷不热:温带。保温。降温。温泉。温和。温床。性情柔和:温柔。温存(抚慰体贴)。温情。温顺。温静。温良。温文尔雅。稍微加热:把酒温一下。复习:温习。温故而知新。古同“瘟”。姓。

英语 lukewarm

德语 warm, Temperatur (S)​,Wen (Eig, Fam)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