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彩旗。
⒈ 彩旗。
引汉 王褒 《九怀·思忠》:“驾八龙兮连蜷,建虹旌兮威夷。”
晋 左思 《魏都赋》:“萧斧戢柯以柙刃,虹旌摄麾以就卷。”
南朝 梁 沉约 《桐柏山金庭馆碑》:“虹旌拂月,龙輈渐汉。”
唐 刘禹锡 《奉和淮南李相公早秋即事寄成都武相公》:“玉帐观 渝 舞,虹旌猎 楚 田。”
宋 司马光 《送王待制知陕府》诗:“鶠阁騫云表,虹旌拂海隅。”
“虹”字共有1个读音: [hóng]
汉字 | 虹 |
---|---|
读音 | [hóng] |
注音 | ㄏㄨㄥˊ |
部首 | [虫] 虫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9 部外:3 |
异体字 | ???? ???? ???? ????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8679 |
其它编码 | 五笔:jag 仓颉:lim 郑码:ibi 四角:51112 |
笔顺编码 | 251214121 |
笔顺笔画 | 丨フ一丨一丶一丨一 |
笔顺名称 | 竖 横折 横 竖 横 点 横 竖 横 |
[hóng]
大气中一种光的现象,天空中的小水珠经日光照射发生折射和反射作用而形成的弧形彩带,由外圈至内圈呈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出现在和太阳相对着的方向。也叫彩虹。
[jiàng]义同“虹”(hóng),限于单用。
基本字义
虹
hóng ㄏㄨㄥˊ
雨后天空中出现的彩色圆弧,有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是大气中的小水珠经日光照射发生折射和反射作用而形成的,出现在和太阳相对着的方向。指桥(因形似虹):虹桥(中国古代的一种木拱桥。外形如长虹贯空。亦称“飞桥”)。断虹。长虹卧波。英语 rainbow
德语 Regenbogen (S),Hong (Eig, Fam),Regenbogen (S)
“旌”字共有1个读音: [jīng]
汉字 | 旌 |
---|---|
读音 | [jīng] |
注音 | ㄐㄧㄥ |
部首 | [方] 方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1 部外:7 |
异体字 | 旍 ???? ???? ???? ???? ???? ???? ????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65CC |
其它编码 | 五笔:yttg 仓颉:ysohm 郑码:symm 四角:08215 |
笔顺编码 | 41533131121 |
笔顺笔画 | 丶一フノノ一ノ一一丨一 |
笔顺名称 | 点 横 横折钩 撇 撇 横 撇 横 横 竖 横 |
1.古代一种旗杆顶上用彩色羽毛做装饰的旗子。
2.表扬:旌表。以旌其功。
基本字义
旌
jīng ㄐㄧㄥˉ
古代用羽毛装饰的旗子。又指普通的旗子:旌旗。旌铭(旧时丧礼,柩前书死者姓名的旗幡)。表扬:旌表。英语 banner or flag adorned with feathers; to signal
德语 Banner, Fahne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