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九斿”。亦作“九游”。古代旌旗上的九条丝织垂饰。星名。古时官冕上的九串垂珠。亦作:九斿九游。
⒈ 亦作“九斿”。亦作“九游”。
⒉ 古代旌旗上的九条丝织垂饰。
引《礼记·乐记》:“龙旂九旒,天子之旌也。”
《管子·小匡》:“赏服大路,龙旗九游,渠门赤旂。”
《文选·张衡<东京赋>》:“云罕九斿,闟戟轇轕。”
李善 注引《说文》曰:“斿,旍施流也。”
《宋书·礼志五》:“皇子为王,锡以此乘,故曰王青盖车。皆左右騑驾,五旂,旂九旒,画降龙。”
⒊ 古时官冕上的九串垂珠。
引三国 魏 曹植 《七启》:“九旒之冕,散耀垂文;华组之缨,从风纷紜。”
《通志·器服一》:“唐 依 周 礼制……皇太子衮冕白珠九旒,诸臣衮冕青珠九旒。”
⒋ 星名。
引《史记·天官书》:“三曰九游。”
张守节 正义:“九游九星,在玉井西南,天子之兵旗,所以导军进退,亦领州列邦。”
⒈ 古代旌旗上的九条丝织垂饰。
引《礼记·乐记》:「龙旗九旒,天子之旌也。」
《文选·何晏·景福殿赋》:「参旗九旒,从风飘扬。」
⒉ 古代冠冕上的九串垂珠。
引《文选·曹植·七启》:「九旒之冕,散耀垂文;华组之缨,从风纷纭。」
“九”字共有1个读音: [jiǔ]
汉字 | 九 |
---|---|
读音 | [jiǔ] |
注音 | ㄐㄧㄡˇ |
部首 | [丿] 撇 |
笔画 | 总笔画:2 部外:1 |
异体字 | 玖 ???? ???? |
字形结构 | 独体字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4E5D |
其它编码 | 五笔:vtn 仓颉:kn 郑码:qy 四角:40017 |
笔顺编码 | 35 |
笔顺笔画 | ノフ |
笔顺名称 | 撇 横折弯钩/横斜钩 |
1.八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
2.从冬至起每九天是一个“九”,从一“九”数起,二“九”、三“九”,一直数到九“九”为止:数九。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九尽寒尽。
3.表示多次或多数:九霄。九泉。三弯九转。九死一生。
4.姓。
基本字义
九
jiǔ ㄐㄧㄡˇ
数目,八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玖”代):九归。 泛指多次或多数:九死一生。九霄云外。英语 nine
德语 neun (9) (Num)
“旒”字共有1个读音: [liú]
汉字 | 旒 |
---|---|
读音 | [liú] |
注音 | ㄌㄧㄡˊ |
部首 | [方] 方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3 部外:9 |
异体字 | 㐬 㫍 斿 旈 游 瑬 ???? ????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65D2 |
其它编码 | 五笔:ytyq|ytyk 仓颉:ysoyu 郑码:syzn 四角:08212 |
笔顺编码 | 4153314154325 |
笔顺笔画 | 丶一フノノ一丶一フ丶ノ丨フ |
笔顺名称 | 点 横 横折钩 撇 撇 横 点 横 撇折 点 撇 竖 竖弯钩 |
1.旗子上的飘带。
2.古代帝王礼帽前后的玉串。
基本字义
旒
liú ㄌㄧㄡˊ
古代旌旗下边或边缘上悬垂的装饰品:“旌旗垂旒”。古代帝王礼帽前后悬垂的玉串:“冕而前旒”。英语 fringes of pearls on crowns
德语 Quast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