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本为山名,在今山西新绛县北。相传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在此,后世因称墓地为九原。
例汝在九原。——清·袁枚《祭妹文》
英Jiuyuan;
⒈ 九州大地。
引《国语·周语下》:“汨越九原,宅居九隩。”
南朝 宋 鲍照 《松柏篇》:“永离九原亲,长与三辰隔。”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沉江》:“跨上白骡韉,空江野路,哭声动九原。”
⒉ 春秋 时 晋国 卿大夫的墓地。
引《礼记·檀弓下》:“赵文子 与 叔誉 观乎 九原。”
汉 刘向 《新序·杂事四》:“晋平公 过 九原 而嘆曰:‘嗟乎!此地之藴吾良臣多矣,若使死者起也,吾将谁与归乎?’”
⒊ 泛指墓地。
引唐 皎然 《短歌行》:“萧萧烟雨九原上,白杨青松葬者谁?”
前蜀 韦庄 《感怀》诗:“四海故人尽,九原新塚多。”
金 史肃 《偶读贾达之邀饭帖有感作诗哭之》:“一幅铭旌送哀挽,白杨萧索九原风。”
⒋ 九泉,黄泉。
引《旧唐书·李嗣业传》:“忠诚未遂,空恨於九原。”
宋 苏轼 《亡妻王氏墓志铭》:“君得从先大人于九原,余不能,呜呼哀哉!”
金 元好问 《赠答刘御史云卿》诗之三:“九原如可作,吾欲起 韩 欧。”
清 龚自珍 《乙酉除夕梦返故庐见先母及潘氏姑母》诗:“醒犹闻絮语,难谢九原心。”
⒈ 九州大地。
引《国语·周语下》:「汨越九原,宅居九隩。」
南朝宋·鲍照〈松柏篇〉:「永离九原亲,长与三辰隔。」
⒉ 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在九原。后泛指墓地。
引唐·韦庄〈感怀〉诗:「四海故人尽,九原新冢多。」
唐·皎然〈短歌行〉:「萧萧烟雨九原上,白杨青松葬者谁?」
⒊ 九泉,人死后居住的地方。
引宋·苏轼〈亡妻王氏墓志铭〉:「君得从先夫人于九原,余不能。呜呼哀哉!」
《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一》:「你与我事母养子,才是本等。我在九原亦可瞑目。」
“九”字共有1个读音: [jiǔ]
汉字 | 九 |
---|---|
读音 | [jiǔ] |
注音 | ㄐㄧㄡˇ |
部首 | [丿] 撇 |
笔画 | 总笔画:2 部外:1 |
异体字 | 玖 ???? ???? |
字形结构 | 独体字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4E5D |
其它编码 | 五笔:vtn 仓颉:kn 郑码:qy 四角:40017 |
笔顺编码 | 35 |
笔顺笔画 | ノフ |
笔顺名称 | 撇 横折弯钩/横斜钩 |
1.八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
2.从冬至起每九天是一个“九”,从一“九”数起,二“九”、三“九”,一直数到九“九”为止:数九。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九尽寒尽。
3.表示多次或多数:九霄。九泉。三弯九转。九死一生。
4.姓。
基本字义
九
jiǔ ㄐㄧㄡˇ
数目,八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玖”代):九归。 泛指多次或多数:九死一生。九霄云外。英语 nine
德语 neun (9) (Num)
“原”字共有1个读音: [yuán]
汉字 | 原 |
---|---|
读音 | [yuán] |
注音 | ㄩㄢˊ |
部首 | [厂] 偏厂 |
笔画 | 总笔画:10 部外:8 |
异体字 | 元 厡 厵 塬 源 羱 邍 ???? ???? ???? ???? ???? ???? ???? ???? |
字形结构 | 半包围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539F |
其它编码 | 五笔:drii 仓颉:mhaf 郑码:ggnk 四角:71296 |
笔顺编码 | 1332511234 |
笔顺笔画 | 一ノノ丨フ一一丨ノ丶 |
笔顺名称 | 横 撇 撇 竖 横折 横 横 竖钩 撇 点 |
1.最初的;开始的:原始。原人。原生动物。
2.属性词。原来;本来:原地。原作者。原班人马。原有人数。
3.没加工的:原棉。原煤。原油。
4.姓。
5.原谅:原宥。情有可原。
6.宽广平坦的地方:平原。高原。草原。原野。
7.同“塬”。
原
yuán ㄩㄢˊ
最初的,开始的:原本。原告。原稿。原籍。原理。原料。原色。原始。原著。 本来:原样。原型。原址。原主。 谅解,宽容:原宥。原谅。 宽广平坦的地方:原野。平原。 同“塬”。英语 source, origin, beginning
德语 ursprünglich (Adj),eigentlich (Ad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