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海枣的意思

hǎizǎo

海枣


拼音hǎi zǎo
注音ㄏㄞˇ ㄗㄠˇ

繁体海棗
词性名词

词语解释

海枣[ hǎi zǎo ]

⒈  传说中的果名。典出《晏子春秋·外篇下十三》:“景公谓晏子曰:‘东海之中,有水而赤,其中有枣,华而不实,何也?’晏子对曰:‘昔者秦缪公乘龙舟而理天下,以黄布裹烝枣,至东海而捐其布,彼黄布,故水赤;烝枣,故华而不实’。公曰:‘吾详问子,何为对?’晏子对曰:‘婴闻之,详问者,亦详对之也’。”后喻虚妄不实的事物。海棕树。亦指这种树所结的果实。其果实又名波斯枣、海枣。因来自海外,故名。

引证解释

⒈  后喻虚妄不实的事物。

典出《晏子春秋·外篇下十三》:“景公 谓 晏子 曰:‘ 东海 之中,有水而赤,其中有枣,华而不实,何也?’ 晏子 对曰:‘昔者 秦繆公 乘龙舟而理天下,以黄布裹烝枣,至 东海 而捐其布,彼黄布,故水赤;烝枣,故华而不实’。公曰:‘吾详问子,何为对?’ 晏子 对曰:‘ 婴 闻之,详问者,亦详对之也’。”
《文选·陆倕<新刻漏铭>》:“譬彼春华,同夫海枣。”
李善 注:“海枣,譬其无实。”
《北齐书·文苑传·樊逊》:“淮南 成道,犬吠云中, 子乔 得仙,剑飞天上,皆是凭虚之説,海枣之谈,求之如係风,学之如捕影。”

⒉  海棕树。亦指这种树所结的果实。其果实又名波斯枣、海枣。因来自海外,故名。

晋 嵇含 《南方草木状》卷下:“海枣树身无闲枝,直耸三四丈,而树顶四面共生十餘枝,叶如栟櫚,五年一实,实甚大,如杯盌,核两头不尖,双卷而圆,其味极甘美, 安邑 御枣无以加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三·无漏子》:“千年枣、万年枣、海枣、波斯枣,番枣、金果,木名海椶,凤尾蕉。无漏子名义未详。千年、万岁,言其树性耐久也。曰海,曰波斯,曰番,言其种自外国来也。”

国语辞典

海枣[ hǎi zǎo ]

⒈  植物名。棕榈科海枣属,常绿乔木。原产于非洲及小亚细亚一带。株高约二十三公尺,树冠由羽状叶构成。叶片狭长,花是单性,雌雄异株,果实通常为长圆形。形状、大小、颜色、质地、果肉的黏度,因栽培条件不同而差异很大。

“海”字共有1个读音: [hǎi]  

海

汉字
读音[hǎi]
注音ㄏㄞˇ
部首[氵]  三点水
笔画总笔画:10 部外:7
异体字 ???? ???? ???? 海
字形结构左右结构
统一编码基本区 U+6D77
其它编码五笔:itxu|itxy 仓颉:eowy 郑码:vmzy 四角:38157
笔顺编码4413155414
笔顺笔画丶丶一ノ一フフ丶一丶
笔顺名称 点 点 提 撇 横 竖折/竖弯 横折钩 点 横 点

“海”字的意思

1.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有的大湖也叫海,如青海、里海。

2.比喻连成一大片的很多同类事物:人海。火海。

3.大的(器皿或容量等):海碗。海量。

4.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海棠。海枣。

5.极多(后面一般跟“了、啦”等):街上的人可海啦!

6.漫无目标地:海骂。她丢了支笔,海找。

7.毫无节制地:海吃海喝。

8.姓。

“海”字的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hǎi ㄏㄞˇ

靠近大陆,比洋小的水域:海洋。海域。海拔。海疆。海内。海岸。海誓山盟。五湖四海。 用于湖泊名称:青海。中南海。 容量大的器皿,巨大的:海碗。海涵(敬辞,称对方大度包容)。夸下海口。 喻数量多的人、事物像海的:人山人海。火海。 漫无目标地:海骂。海找。 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海棠。 特指中国上海:海派。 姓。

英语

sea, ocean; maritime

德语 Meer ,Ozean

“枣”字共有1个读音: [zǎo]  

枣

汉字
读音[zǎo]
注音ㄗㄠˇ
部首[木]  木字旁
笔画总笔画:8 部外:4
异体字 栆 棗 ???? ????
字形结构上下结构
繁体字形
统一编码基本区 U+67A3
其它编码五笔:gmiu|smuu 仓颉:dby 郑码:fltd 四角:50303
笔顺编码12523444
笔顺笔画一丨フ丨ノ丶丶丶
笔顺名称 横 竖 横折 竖 撇 捺 点 点

“枣”字的意思

1.枣树,落叶乔木,幼枝上有成对的刺,叶子卵形或椭圆形,花黄绿色。结核果,暗红色,卵形、椭圆形或球形,味甜,可以吃,也可入药。

2.(枣儿)这种植物的果实。

3.(Zǎo)姓。

“枣”字的基本解释

(棗)

zǎo ㄗㄠˇ

落叶灌木或乔木,枝有刺,叶卵形,开小黄花,核果称“枣子”或“枣儿”,椭圆形,熟时红色,可食:枣红。枣泥。囫囵吞枣(喻读书等不加分析辨别地笼统接受)。

英语 date tree; dates, jujubes; surname

德语 Datteln ,Jujube ,Zao (Eig, Fam)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