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拘瘿”。
⒉ 传说中的北方古国名。
⒈ 亦作“拘癭”。传说中的北方古国名。
引《山海经·海外北经》:“拘缨之国,在其东,一手把缨。一曰 利缨之国。”
郭璞 注:“或曰缨宜作癭。”
袁珂 校注:“《淮南子·墬形篇》有 句婴民,即此。 高诱 注云:‘ 句婴 读为九婴,北方之国。’……缨,正宜作癭。癭,瘤也。多生於颈,其大者如悬瓠,有碍行动,故须以手拘之,此‘ 拘癭之国 ’之得名也。作 拘缨 者,同音通假,实亦 拘癭。”
“拘”字共有2个读音: [jū] [gōu]
汉字 | 拘 |
---|---|
读音 | [jū][gōu] |
注音 | ㄐㄩ|ㄍㄡ |
部首 | [扌] 提手旁 |
笔画 | 总笔画:8 部外:5 |
异体字 | 佝 抅 ???? 挶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62D8 |
其它编码 | 五笔:rqkg 仓颉:qpr 郑码:drj 四角:57020 |
笔顺编码 | 12135251 |
笔顺笔画 | 一丨一ノフ丨フ一 |
笔顺名称 | 横 竖钩 提 撇 横折钩 竖 横折 横 |
[jū]
1.逮捕或扣押:拘捕。拘系。拘留。拘拿。拘囚。拘禁。拘押。
2.限,限制:拘束。拘谨。不拘小节。
3.固执,不变通:拘泥。拘礼。拘迂。
[gōu]遮蔽:“凡为长者粪之礼,必加帚于箕上,以袂拘而退”。
基本字义
拘
jū ㄐㄩˉ
逮捕或扣押:拘捕。拘系。拘留。拘拿。拘囚。拘禁。拘押。限,限制:拘束。拘谨。不拘小节。固执,不变通:拘泥。拘礼。拘迂。其它字义
拘
gōu ㄍㄡˉ
◎ 遮蔽:“凡为长者粪之礼,必加帚于箕上,以袂拘而退”。
英语 restrain, seize, detain
德语 be-,einschränken (V),befangen, gehemmt (V),erfassen, erbeuten (V),verhaften, festnehmen, inhaftieren (V),unbeweglich, unflexibel (Adj)
“缨”字共有1个读音: [yīng]
汉字 | 缨 |
---|---|
读音 | [yīng] |
注音 | ㄧㄥ |
部首 | [纟] 绞丝旁 |
笔画 | 总笔画:14 部外:11 |
异体字 | 纓 绬 䋝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繁体字形 | 纓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7F28 |
其它编码 | 五笔:xmmv 仓颉:vmbov 郑码:zllz 四角:27144 |
笔顺编码 | 55125342534531 |
笔顺笔画 | フフ一丨フノ丶丨フノ丶フノ一 |
笔顺名称 | 撇折 撇折 提 竖 横折 撇 点 竖 横折 撇 点 撇点 撇 横 |
1.泛指用作装饰的穗子:帽缨儿。红缨枪。
2.像缨的东西:萝卜缨儿。
3.绳子:长缨。
基本字义
缨
(纓)
yīng ㄧㄥˉ
用线或绳等做的装饰品:帽缨子。红缨枪。缨穗。像缨的东西:萝卜缨子。带子,绳子:长缨。英语 a chin strap; tassel; to annoy, bother
德语 Quast (S),Quaste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