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安徽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该省和江苏、浙江、江西等地区。旧称“徽调”
英Anhui Opera;
⒈ 安徽 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原称“徽腔”、“徽调”或“二黄调”。曾流行于该省和 江苏、浙江、江西 等地区。 明 末 清 初,“徽州”、“青阳”、“四平”等声腔受昆曲影响,形成了昆弋腔。后又和北方南来的西秦腔相互影响,形成以吹腔、高拨子和二黄为主要腔调的“徽戏”。它的剧目很多,擅演历史题材的大戏。音乐曲调和表演技巧都很丰富, 清 代中叶流传很广,对南方许多剧种都有深远的影响。 乾隆、嘉庆 年间,“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先后进入北京,吸收了京腔、秦腔和汉调的一些曲调和表演技巧,逐渐演变为京剧,而 安徽 当地的徽调反趋衰落。解放后,经积极抢救,才得到了新的发展,定名为“徽剧”。
⒈ 一种流行于安徽、江苏等省的地方戏曲。相传系徽州腔和青阳腔于明末清初与乱弹、吹腔交流融合而成,其中亦受昆腔的影响。主要腔调为吹腔、高拔子和二黄。清初流传很广,对南方许多剧种皆有深远的影响。
“徽”字共有1个读音: [huī]
汉字 | 徽 |
---|---|
读音 | [huī] |
注音 | ㄏㄨㄟ |
部首 | [彳] 双人旁 |
笔画 | 总笔画:17 部外:14 |
异体字 | 䘗 ???? 幑 ???? ???? |
字形结构 | 左中右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5FBD |
其它编码 | 五笔:tmgt 仓颉:houfk 郑码:oizm 四角:28240 |
笔顺编码 | 33225215542343134 |
笔顺笔画 | ノノ丨丨フ丨一フフ丶丨ノ丶ノ一ノ丶 |
笔顺名称 | 撇 撇 竖 竖 竖折/竖弯 竖 横 撇折 撇折 点 竖钩 撇 点 撇 横 撇 捺 |
1.表示某个集体的标志;符号:国徽。团徽。校徽。徽章。
2.美好的:徽号。
3.指徽州(旧府名,府治在今安徽歙县):徽墨。徽商。
基本字义
徽
huī ㄏㄨㄟˉ
标志,符号:国徽。校徽。帽徽。徽章。徽记。徽帜(zhì)。美好的:徽号。〔徽州〕旧地名,在今中国安徽省歙县。简称“徽”,如“徽墨”。系琴弦的绳,后用做抚琴标记的名称,古琴全弦共十三徽。英语 a badge, insignia
德语 Abzeichen, Rangabzeichen (S),Logo (S)
“剧”字共有1个读音: [jù]
汉字 | 剧 |
---|---|
读音 | [jù] |
注音 | ㄐㄩˋ |
部首 | [刂] 立刀旁 |
笔画 | 总笔画:10 部外:8 |
异体字 | 劇 勮 ????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繁体字形 | 劇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5267 |
其它编码 | 五笔:ndjh 仓颉:srln 郑码:xmjk 四角:72200 |
笔顺编码 | 5131225122 |
笔顺笔画 | フ一ノ一丨丨フ一丨丨 |
笔顺名称 | 横折 横 撇 横 竖 竖 横折 横 竖 竖钩 |
1.戏剧:演剧。话剧。独幕剧。这个剧的主题很鲜明。惨剧。丑剧。
2.(Jù)姓。
3.猛烈;厉害:剧烈。剧痛。剧饮。剧变。加剧。
基本字义
剧
(劇)
jù ㄐㄩˋ
厉害,猛烈,迅速:剧变。剧痛。剧烈。剧毒。加剧。 文艺的一种形式,作家把一定的主题编出来,利用舞台由演员化装演出:戏剧。剧本。剧情。剧种。剧院。剧坛。京剧。话剧。 姓。英语 theatrical plays, opera, drama
德语 ernst, streng ,Drama (S),Ju (Eig, Fam),Aufführ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