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胡笳的意思

jiā

胡笳


拼音hú jiā
注音ㄏㄨˊ ㄐ一ㄚ
词性名词

词语解释

胡笳[ hú jiā ]

⒈  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管乐器,传说由汉·张骞从西域传入,汉·魏鼓吹乐中常用之。

引证解释

⒈  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管乐器,传说由 汉 张骞 从 西域 传入, 汉 魏 鼓吹乐中常用之。

汉 蔡琰 《悲愤诗》之二:“胡笳动兮边马鸣,孤雁归兮声嚶嚶。”
唐 岑参 《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君不闻胡笳声最悲,紫髯緑眼胡人吹。”
宋 张孝祥 《浣溪沙·坐上十八客》词:“同是 瀛洲 册府仙,只今聊结社中莲,胡笳按拍酒如川。”
元 关汉卿 《五侯宴》第三折:“韵悠悠胡笳慢品,阿来来口打番言。”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记辛亥败兵事》:“未数里,闻胡笳声远作。”

国语辞典

胡笳[ hú jiā ]

⒈  乐器名。一种古代的吹奏乐器。汉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一带,是汉、魏鼓吹乐中的主要乐器。因最初为胡人卷芦叶吹之以作乐,故称为「胡笳」。

“胡”字共有1个读音: [hú]  

胡

汉字
读音[hú]
注音ㄏㄨˊ
部首[月]  月字旁
笔画总笔画:9 部外:5
异体字 鬍 瑚 ???? ???? ???? 㗅 ????
字形结构左右结构
繁体字形衚鬍
统一编码基本区 U+80E1
其它编码五笔:deg 仓颉:jrb 郑码:edjq 四角:47620
笔顺编码122513511
笔顺笔画一丨丨フ一ノフ一一
笔顺名称 横 竖 竖 横折 横 撇 横折钩 横 横

“胡”字的意思

1.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胡人。胡服。胡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胡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

2.泛指外国或外族的:胡椒。胡瓜(黄瓜)。胡琴。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

3.乱,无道理:胡来。胡闹。胡吹。胡言乱语。

4.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胡不归?“胡取禾三百廛兮?”

5.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胡须。

6.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狼跋其胡。”

7.巷、小街道称“胡同(tòng)”(用作巷名时,“同”读轻声不儿化)。

8.姓。

“胡”字的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鬍)

hú ㄏㄨˊ

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胡人。胡服。胡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胡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 泛指外国或外族的:胡椒。胡瓜(黄瓜)。胡琴。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 乱,无道理:胡来。胡闹。胡吹。胡言乱语。 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胡不归?“胡取禾三百廛兮?” 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胡须。 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狼跋其胡。” 巷、小街道称“胡同(tòng )”(用作巷名时,“同”读轻声不儿化)。 姓。

英语 recklessly, foolishly; wildly

德语 warum, weshalb (Lit)​,hist. Bezeichung die Stämme im Norden und Westen Chinas (S, Gesch)​,ausländisch, von außen kommend, planlos, unüberlegt (Adj)​,Hu (Eig, Fam)

“笳”字共有1个读音: [jiā]  

笳

汉字
读音[jiā]
注音ㄐㄧㄚ
部首[竹]  竹字旁
笔画总笔画:11 部外:5
异体字
字形结构上下结构
统一编码基本区 U+7B33
其它编码五笔:tlkf|tekf 仓颉:hksr 郑码:myj 四角:88463
笔顺编码31431453251
笔顺笔画ノ一丶ノ一丶フノ丨フ一
笔顺名称 撇 横 点 撇 横 点 横折钩 撇 竖 横折 横

“笳”字的意思

见〔胡笳〕

“笳”字的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jiā ㄐㄧㄚˉ

 ◎ 〔胡笳〕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类似笛子。

英语 a reed leaf whistle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