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妈妈。
英ma,mother;
⒉ 女佣人。
英serving woman; amah;
⒊ 老年男子对妻子的称呼。
英wife;
⒋ 满族人称父亲,也作“啊嘛”
英father;
⒈ 父亲。
引元 关汉卿 《哭存孝》第一折:“阿妈,当日未破 黄巢 时,阿妈的言语:若你破 黄巢,天下太平,与你 潞州 上党郡 镇守。阿妈失其前言,今天阿妈着你孩儿镇守 邢州。”
元 关汉卿 《五侯宴》第四折:“阿妈阿者大喜;谢俺阿妈封俺五将为五侯,着俺阿者设一宴,名唤做五侯宴。”
元 陈以仁 《存孝打虎》第一折:“阿妈!唤你孩儿,那厢使用?”
⒉ 方言。母亲。
引吴组缃 《山洪》一:“今年春上才娶了亲,和他的阿妈,和他的哥哥 大官、二官 分了锅灶,单独成家立业。”
⒊ 为旧时仆人对女主人的称呼。
引梨园戏《陈三五娘》第七场:“[ 益春 :]请阿娘吃药,阿妈说要趁热吃下。”
⒋ 丈夫对老年妻子的昵称。
引《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金员外 情知蹺蹊了,只得将砒霜实情对阿妈説知。”
《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刘翁 便招阿妈到背处道:‘阿妈,你休如此説!姻缘之事,莫非天数。’”
⒌ 对年老妇女的敬称。
引《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那和尚见了员外回家,不敢久坐,已无心吃饼了。见丫鬟送出来,知是阿妈美意,也不好虚得。”
邹韬奋 《职业妇女的苦痛》:“如保姆请不起,是否可以物色到比较聪明清洁的阿妈,代为照顾。”
⒈ 闽南方言。指祖母。
⒉ 父亲。译自女真语。元·关汉卿元·无名氏也译作「阿马」。
引《哭存孝·第一折》:「哥哥会唱,我便能舞,俺父亲是李克用,阿妈喜欢俺两个。」
《货郎旦·第三折》:「阿妈,有甚话对你孩儿说呵,怕做甚么?」
⒊ 广东方言。指母亲。
“阿”字共有2个读音: [ā] [ē]
汉字 | 阿 |
---|---|
读音 | [ā][ē] |
注音 | ㄚ|ㄜ |
部首 | [阝] 双耳刀 |
笔画 | 总笔画:7 部外:5 |
异体字 |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963F |
其它编码 | 五笔:bskg 仓颉:nlmnr 郑码:yaj 四角:71220 |
笔顺编码 | 5212512 |
笔顺笔画 | フ丨一丨フ一丨 |
笔顺名称 | 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 竖 横 竖 横折 横 竖钩 |
[ā]
1.用在排行、小名或姓的前面,有亲昵的意味:阿大。阿宝。阿唐。
2.用在某些亲属名称的前面:阿婆。阿爹。阿哥。
[ē]1.迎合;偏袒:阿附。阿谀。刚直不阿。阿其所好。
2.大的丘陵:崇阿。
3.弯曲的地方:山阿。
4.指山东东阿:阿胶。
5.姓。
基本字义
阿
ā ㄚˉ
◎ 加在称呼上的词头:阿大。阿爷。阿爹。阿罗汉。阿毛。阿婆。阿弟。阿姊。
其它字义
阿
ē ㄜˉ
迎合,偏袒:阿附。阿其所好。阿谀逢迎。凹曲处:山阿。英语
prefix for people's names; used in transliteration
德语 Partikel
“妈”字共有1个读音: [mā]
汉字 | 妈 |
---|---|
读音 | [mā] |
注音 | ㄇㄚ |
部首 | [女] 女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6 部外:3 |
异体字 | 媽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繁体字形 | 媽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5988 |
其它编码 | 五笔:vcg|vcgg 仓颉:vnvm 郑码:zmx 四角:47427 |
笔顺编码 | 531551 |
笔顺笔画 | フノ一フフ一 |
笔顺名称 | 撇点 撇 横 横折 竖折折钩 横 |
1.妈妈,称母亲。
2.对长一辈或年长已婚妇女的尊称:姑妈。大妈。
3.旧时对中老年女仆的称呼(放在姓之后):鲁妈。吴妈。
基本字义
妈
(媽)
mā ㄇㄚˉ
称呼母亲。对女性长辈的称呼:大妈。姑妈。旧时连着姓称中、老年蓬仆:刘妈。鲁妈。英语 mother, mama
德语 Mama, Mutter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