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治理。
例经纬阴阳,纲纪万物。——《镜花缘》
英manage;
⒉ 法律制度。
例王室荡无纲纪,甚至下堂而见诸侯。——元·佚名《秦并六国平话》
朝政崩坏,纲纪废弛。——《汉书·王莽传上》
英law and legal system;
⒊ 纲要;提纲。
例法言却烛下握笔,略记纲纪。——《切韵·序》
英outline;
⒈ 大纲要领。
引《荀子·劝学》:“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明 何景明 《赠向先生序》:“君子之治也,设其纲纪,而有其目,与民守之。”
⒉ 法度;纲常。
引《韩诗外传》卷四:“説皆不足合大道,美风俗,治纲纪。”
《汉书·礼乐志》:“夫立君臣,等上下,使纲纪有序,六亲和睦,此非天之所为,人之所设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阿耆尼国》:“勇而寡略,好自称伐,国无纲纪,法不整肃。”
梁启超 《论中国之将强》:“西人之将灭人国也,则必上之於议院,下之於报章,日日言其国政之败坏,纲纪之紊乱。”
⒊ 治理;管理。
引《诗·大雅·棫朴》:“勉勉我王,纲纪四方。”
《汉书·律历志上》:“汉 兴,方纲纪大基,庶事草创,袭 秦 正朔。”
宋 司马光 《虞部郎中李君墓志铭》:“夫人嫠居二十餘年,抚育诸孤,纲纪家事,大小曲尽其宜。”
《镜花缘》第五二回:“故 舜 命 伯夷 典三礼,所以弥纶天地,经纬阴阳,纲纪万物,雕琢六情,莫不以此节之。”
⒋ 古代公府及州郡主簿。
引《后汉书·文苑传下·张升》:“仕郡为纲纪,以能出守 外黄 令。”
《文选·傅亮<为宋公修张良庙教>》:“纲纪:夫盛德不泯,义存祀典;微 管 之叹,抚事弥深。”
李善 注:“纲纪,谓主簿也。教,主簿宣之,故曰纲纪,犹今詔书称门下也。”
《资治通鉴·晋明帝太宁二年》:“有詔:‘ 王敦 纲纪除名,参佐禁錮。’”
胡三省 注:“纲纪,综理府事者也。”
⒌ 称管理一家事务的仆人为“纲纪”。亦称“纲纪僕”。
引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六:“﹝ 智士 ﹞心鬱然不乐,召纲纪僕让之曰:‘此第高广而圊不称。’”
苏曼殊 《绛纱记》:“尔日有纲纪自酒肆来,带 英 人及巡捕入屋,将家具细软一一记以数号,又一一註於簿籍。”
⒈ 国家社会的秩序与规律。
引《汉书·卷二二·礼乐志》:「夫立君臣,等上下,使纲纪有序,……人之所设也。」
《三国志·卷一九·魏书·陈思王植传》:「国之纲纪,本无禁固诸国通问之诏也。」
近法纪
⒉ 治理。
引《诗经·大雅·棫朴》:「勉勉我王,纲纪四方。」
⒊ 职官名。掌理文书事务的主簿。
引《文选·傅亮·为宋公修张良庙教》:「纲纪,夫盛德不泯,义存祀典。」
⒋ 管家仆。
“纪”字共有2个读音: [jì] [jǐ]
汉字 | 纪 |
---|---|
读音 | [jì][jǐ] |
注音 | ㄐㄧˋ|ㄐㄧˇ |
部首 | [纟] 绞丝旁 |
笔画 | 总笔画:6 部外:3 |
异体字 | 紀 ????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繁体字形 | 紀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7EAA |
其它编码 | 五笔:xnn 仓颉:vmsu 郑码:zyy 四角:27117 |
笔顺编码 | 551515 |
笔顺笔画 | フフ一フ一フ |
笔顺名称 | 撇折 撇折 提 横折 横 竖弯钩 |
[jì]
1.纪律;法度:军纪。政纪。风纪。违法乱纪。
2.义同“记”,主要用于“纪念、纪年、纪元、纪传”等,别的地方多用“记”。
3.古时以十二年为一纪,今指更长的时间:世纪。中世纪。
4.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三级,纪以上为代,如中生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跟纪相应的地层系统分类单位叫做系(xì)。
[jǐ]姓(近年也有读Jì的)。
纪
(紀)
jì ㄐㄧˋ
记载:纪年。纪元。纪行(xíng)。纪实。纪念。纪传(zhuàn )体(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叙述史实,“纪”是帝王本纪,“传”是其他人物的列传)。纪事本末体(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重要事件为纲,将一段历史完整地记载下来)。 记年代的方式:一纪(古代指十二年)。世纪(一百年)。 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二级,纪以下为“世”,纪以上为“代”。 法度:纪律。违法乱纪。 散丝的头绪:丝缕有纪。纪
(紀)
jǐ ㄐㄧˇ
姓。英语 record, annal, historical account
德语 Aufzeichnung, Chronik, Annalen (S, Gesch),Disziplin (S),Epoche, Zeitalter (S, Gesch),Ji (Eig, Fam)